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初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又集中在写作水平上,语文教师设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下几个环节不失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高考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如果没有多于课内5倍的阅读量,都无法适应考试答题的需要。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自愿订阅或借阅有益的课外读物,教会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始终带着问题读书,如看了文章题目,先不要急于看内容,要在心里想想,假如是我写,要写什么呢,怎样写呢。在看的过程中,在关键的地方,也要停下来想想,下面要写什么,等到看完整篇文章后,再拿自己的构思和原文对照,各自有什么优缺点。每读完一篇文章都要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要习惯在文章旁边写上自己的见解,要划出并摘抄优美词句,要背诵一些优美的文章,还要写读书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构思能力增强了,积累的素材也增多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师利用当天第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分三人一组,每人进行一分钟演讲。要求每人认真对待自己的一分钟,讲话力求形象生动、吸引人。演讲题目自拟,内容自定,可以是一段新闻、一段名言等。演讲完毕,互评优劣。另外每周利用半小时就某一社会现象展开讨论,比如“小学生如何对待手机游戏”、“如何看待乞丐这个社会群体”等等。通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了,思想认识也提高了,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形式指导学生写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做到:课内作文序列化和课外练笔多样化相结合。课内作文按新教学大纲规定,进行不同题材作文的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写作速度。但这种形式作文的弊端是束缚思维、抑制创造力。这就需要课外让学生“自由地写文章”,发挥他们的才智,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练笔:写日记、周记、办手抄报、墙报、组织作文竞赛,开展文学社团活动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到自由,消除了紧张情绪,便会放开手脚,无拘无束地写自己感兴趣而熟悉的东西,且“源头”一经涌出,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越写越长,越写越好,冲破那种“视写作为苦事”,把它看做“榨文”的“做文章的误区”。
四、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人们往往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就是老师的事。很多语文教师煞费苦心地为学生修改作文,写评语,但是效果如何?有多少学生认真研究过改过的作文或评语呢?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写一手好文章,而好文章并不是一会儿就得,是要下功夫修改的。正如有些作家的经验之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和材料、剖析结构斟词酌句。接着,把各种文体的批改范文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反复阅读范文,仔细揣摩批改的地方,认真推敲眉批、总批。然后教给学生统一的批改符号。学生照此互相批改,并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给作者本人审查后写出评改后记,最后交教师总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慢到快,由陌生到熟悉,培养了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教师总评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评讲时把这一项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
总之,以上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只有五个环节互相兼顾,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又小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