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散文

【时间:2017-08-30 16:41】【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周 伟【字体:

一直喜欢《诗经·国风·陈风》中这首《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无疑,月亮是中国文化的密码,是我国文学艺术中一个古老而优美的绵绵不绝的话题。古代,但凡是诗人都对月亮情有独钟,一任月亮的清辉洒满他们长长的诗卷。李白是月亮诗人。他的一首《静夜思》,家喻户晓,千古流传。我最是喜欢他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他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吟诵月亮的名句,遍拾皆是,绮丽斑斓,千姿百态: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自古以来,在诗人心中,月亮是诗;在画家眼里,月亮是丹青素描;在乡间院落,月亮便是丝竹琴韵,拨弄出一首首经典民歌与纯真童谣。其实,月亮的清辉、明亮、温和、素雅,人的善良、平和、中庸、含蓄,都一一对应,天人和一,相谐相生。

袁姣素的散文,写故乡、写亲情、写爱情、写友情,也写生命、写时代、写困惑及思考,温暖美好,飘逸空灵,真诚朴素,丰沛细腻,深厚广博。在她的作品中,月亮的意象颇为彰显,把唯美的月亮、相思的月亮、孤独的月亮、抒情的月亮、人情的月亮、生活的月亮和哲学的月亮都汇聚在一起。读她的散文,如徜徉在月亮之河里,安静似莲,月华如水。让我们身处繁复喧嚣的世界变得月亮般安详、博大、明亮而有力量。

月亮最让人想起童年,想起故乡。小时候,月亮是我们的伙伴,在月亮底下听着妈妈讲那神奇美妙的故事,我们酣然入睡。作者把这种向往和美好深存于心底,把爱心传递下去。“妈妈讲给我树杈上月亮的故事,早已经在我的脑子里生根。我会在多年之后,选择某个有轻纱的晚上,摇着鹅毛羽扇,讲给我的孩子听,也许还会讲给孩子的孩子听。我会讲到自己的童年拖毛船的事情,讲到有月光的晚上两颗星三颗星……”(《风花雪月》)

月亮是生活的花,月亮也是爱情的果。那四面环水的小洲,那高大的古树,那松软的青草,那泥土的清香,那湖水一样清辙的眼神,那温润如火苗的桃花唇瓣……在《又见青花》里,作者心灵深处的那朵青色的花,是她生命中永不凋谢的那朵爱情花,绝不会枯萎在岁月深处的皱纹里,会在往事的回忆中愈加熠熠生辉,会在回忆的某个瞬间燃烧成永恒。

月亮是农人的节令,月亮也是人文的节令。圣经有云:月亮定节令,日头知沉落。在我国农村,中秋赏月,那是丰收的月亮,月光下的牛、羊和金黄的田野,晒谷坪里月光流淌,孩子们捉着迷藏,大人们一个个忙乱着,彼此笑问着今年的收成。就是在雪天雪地里,作者只要心中有月亮,春天的时令也是早早地来临。“因为雪,这座山谷更加静谧。雪落春眉头,依然封锁不住春天的讯息。长满青苔的古树皮的屋顶,汩汩地向外冒着白色的清烟……”(《素雪若心》)是的,诚如作者所言,在农人的眼里,这雪便是棉花和小麦,让人心里踏实和暖和;在寻爱的人心里,这雪是圣洁的神,是坚贞不渝的魂!

在《月光下的一地清辉》里,母亲总是先要敬了月光娘娘,才允许我们一班细把戏吃月饼。在那时,农家的月饼是是月光娘娘赐予的。以至于作者朦胧中,觉得仿佛在如水的月光下祈祷的母亲便是多年以后的自己。在月光下的一地清辉里,照亮那或远或近的回归之路……作者的不动声色,带给我们有了更多的感怀和想象。还有那篇《梅花烙》,不仅一直烙在作者的心里,我相信也会永久地烙在读者的心灵深处。

月亮是时间的河流,月亮也是生命之河。《毛边的月亮》开篇写到:在弟弟的世界里,时间如一尾鱼,生活若毛月亮,一切皆有天象。弟弟的人生之路,时代的变化之河,都在作品中月华如水般流过。弟弟早年的“保证书”,在时间的河流中漂洗得像毛边的月亮。多年以后,历尽艰辛和争取,回到故乡又不得不远离故乡,只能常年遥望故乡那轮毛边的月亮。这里,写尽了生活的具象和意象,也写尽了时代的变化和人生的困惑。最后,作者我遥望天穹,自言自语:毛边的月亮,也是月亮。《逝水流沙》更为深刻和圆熟,令读者唏嘘不已。当年或欢快或轻缓或湍急的蓼水河一去不复返了,而今那浑浊不堪,水里翻滚着黑黑的污垢和黄色的沙土的水流像一把柳叶眉刀,每波动一下便要狠狠地往河床上刮上一刀……其实,这一刀一刀,刮在作者的心上,也刮在读者的心上。河上的桥和人,一切的一切,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而作者“一次次在故乡的惊叹和高潮中来去,如一条在蓼水河里行走的鱼。朝出夕归,阳光把我的影子一会儿拉成一条长长的细线,一会儿又浓缩成一堆文化的沙丘。”逝水清尘,一指流沙,亘古不变的是作者对故乡的赤诚之心和终极关怀。

月亮是精神的寄托,月亮也是哲学之象。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日升则月落,月落则日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月亮的哲学,其实无处不在,在每个人的心里,在每一篇文字里。我们知道,上天揽月,曾是古人的一种豪情。而今,世人一个接一个飞上月球,去探询未知的世界。“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那层幽蓝幽蓝的眼,充满神秘充满幻想……”

袁姣素的读书随笔,我觉得不容忽视,有见识,有风韵,有月亮之眼,探询作品之风骨,表达作者之发现。读《漫水》,读到一首会流动的诗,一幅会行走的画,读到一朵暖色的向阳花。读到一种最初的安静,一种精神的皈依,灵魂与家园的回归。读出一种唯美,安详,宁静,返璞归真,简单而有生命的真义。而在读《活着之上》时,被小说的主人公聂志远的人生经历深深地震撼着,敬佩主人公这个清高而可怜的知识分子最终还是扼守了心中的那片净土,用自己的血泪默默地坚守着作为知识分子的那点可怜的人格尊严和良知,让我们终将从生活本身懂得生命的终极意义,懂得活着,与活着之上……

月亮,世上最美的东西是她,世上最引为知己的是她,世上最深邃的是她,世上最永恒的也是她,世上最未可知的还是她。有人说,世上本无月亮。我说,心中有,就会有;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月出,皎兮,素兮,皓兮,照兮。月兮在天,其华粲粲,其文灼灼。

月亮散文,鲜活在月亮的眼里;月亮之眼,明亮在每个人的心里。

(作者周伟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俊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