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潇湘竹

【时间:2017-07-18 09:44】【来源:邵阳新闻在线汪 翔【字体:

《红楼梦》中文学意象是与人物的性格一致的,其中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情、品格达到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林黛玉飘逸风神,容止秀逸,品格清贞,在黛玉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心灵的解放。黛玉的形象,与莲、菊、竹相关联。莲被称为花中君子,竹、菊与梅、兰并称四君子。在三位“君子”的陪衬之下,黛玉超尘脱俗、纯真圣洁的形象更加鲜明。这里单谈黛玉形象与竹子意象的关联。

大观园内,黛玉居住的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千百竿翠竹遮映的潇湘馆。黛玉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短暂的一生。竹馆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秋爽斋结海棠社取别号时,众人称黛玉诗号为潇湘妃子。当年舜帝南巡,久久不归,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到达古苍梧之地,得知舜帝已逝,于是泪洒青竹,投湘江而死。泪中溶血,血泪洒在一竿竿竹子上,竹子便出现了如泪痕如血迹的历历斑点,后人将这种竿上有斑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宝黛爱情是全书的精粹,曹雪芹以“绛珠偿泪”的神话开篇,无时无刻不在叙述着一个缠绵悱恻的姻缘佳话。然而,绛珠“以泪偿灌”的夙愿,注定了泪干后的悲剧命运。而竹,深蕴着离别、凄楚的主题,恰恰是那种无望而悲伤的爱恋的环境隐写。潇湘妃子诗号、千百竿翠竹不仅象征着黛玉的形象和性格,而且映衬着她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

中国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多处见竹子的身影,其意象大多比喻君子的高风亮节,这也是竹意象的主要内涵。《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诗人以竹喻自己的坚贞品节,无论贫贱富贵风霜雨雪,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诗歌以竹子比喻君子的品德有节而高雅。自《诗经》以来,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修竹幽篁几乎成了坚贞高洁的君子化身。为什么历代文人如此推崇竹子,他们心目中,竹子究竟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呢?郑板桥说得好:“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乎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瘦劲孤高,不为俗屈,这不就是林黛玉的写照吗?

翠竹奇姿出众,是出尘潇洒、娟秀俊逸的象征,这与黛玉清丽挺秀的形象一致。《红楼梦》第三回以一种诗化写意手法写黛玉之美:“两弯似蹙非蹙凝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将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西子外形,尽现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气质,一出场便给读者留下清秀灵幻的飘逸感觉。“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宝玉这首《有凤来仪》更是写尽了黛玉的美貌。传说中,凤凰以竹实为食。“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表明潇湘馆中的翠竹,可以引来至圣至洁的凤凰,喻指黛玉高雅秀洁的个性吸引着宝玉的爱恋之情。“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是说黛玉像青翠欲滴的竹竿般,有着修长纤巧的体态;又似津津生凉的竹叶般,有着清丽高雅的风尚。“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她像并砌的竹能挡阶水泼溅,给人带来舒适、宁静;她像穿帘的竹能阻止鼎香飘散,使人永远感到幸福馨香。

竹有一种清疏淡雅之美,而在这种外表之下是一股内在的刚直不屈之气和清雅孤傲、坚贞的品格,秋斗风霜,冬傲冰雪,这与黛玉孤傲坚贞品格契合。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体现与魏晋名士共同的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审美性质。这是一种心灵的美、哲学的美、神韵的美。当宝玉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黛玉并不知道此鹡鸰香串曾经经过皇帝和北静王之手。她所说的“臭男人”,是指除宝玉之外可能拿过此香串的所有男人,并不是针对皇帝和北静王而言的,因此不存在有意骂皇帝和北静王的问题。黛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除了宝玉的物品外,其他人的东西她都不会要。这是她的痴情处,也是一种不屈世俗、不屑权贵的豪气。

要之,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黛玉的形象、性格交融、叠印。从黛玉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可以窥见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人格,这是未被那个时代的世俗力量所扭曲的自然人格。(汪 翔)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俊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