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需要更多的老后

【时间:2017-06-07 10:24】【来源:邵阳新闻在线汤岚【字体: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各民族、各区域民众在各自相对自足的原生文化、次生文化天地里努力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世界的不同板块和不同部分。在文化的交融激荡越来越模糊边界消解个性的大潮面前,它们,特别需要堂吉诃德式的梦想者、守护者与传承者。老后(刘启后)正是这个时代这个方面的典型代表。

和老后一样成长并生活于隆回的著名作家龙会吟和青年作家周玮,跟着老后一起沉入花瑶历史与现实的深处,专注于对花瑶这一瑶族分支民俗民风的探索和考究,挖掘花瑶文化,展现花瑶风貌,用文字和故事传递着纯净与美好,正义和善良,历时两年,写下这部有着震撼人心力量的长篇报告文学《跟着老后走花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优秀的报告文学总是植根于生活,反映最深刻的时代问题,彰显最宝贵的时代精神。它如一盏明灯,给作者指明方向,也让作者清醒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报告文学《跟着老后走花瑶》,努力以高度的真实性,书写花瑶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珍稀独特,书写其保护传承的艰难以及难能可贵的种种努力,述史与纪实,拷问与反思,使作品具有了摄人心魄的力量。其小说化的情节、散文化的语言,哲理性的思辨,让我们感受人物与事物的真实温度的同时,也深深感染于文字中很强的文学魅力。

书中的主人公老后是感人的,饱满的。作为优秀的民俗文化学者,摄影家、作家,几十年来,老后以对花瑶文化的热爱和痴狂,行走瑶山,不仅饱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还时常面临各种生存困顿甚至生命危险。花瑶的婚礼是大多在天寒地冻的春节前后举行的,为了全程记录这种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个性、最具民族特色的花瑶婚俗,老后九个春节离开妻儿在瑶山度过。他经常一走就是几个月,杳无音信,顾不上家人的团聚,妻儿的饥寒病痛,全家人微薄的积蓄都被他用在了这样一年年一次次的行走中。支持他的妻子也经常和他一起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在花瑶过着“文化行乞”的日子。老后冒着生命危险去探险从未有人去过的虎形山洪口大峡谷,想将其开发出来,让世人看到瑶山大峡谷的神奇面貌,发展花瑶的旅游事业,让这个只有六千余人的部落的日子越过越好。作为一个“外人”,因为传统的民风民俗思想的束缚,老后进入花瑶的路途并不顺畅,一开始受到瑶民的排斥,反感甚至讥讽。在编写《花瑶女儿箱》时,因为触及瑶女们怕拍照“把魂勾走了”的迷信思想,瑶女们都不愿意让老后拍照,更别说打开女儿箱给老后看了。但是老后“为了花瑶挑花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不被现代时尚潮流湮灭掉,为了给花瑶这个独特、善良、坚忍、达观的古老宗支留下一个鲜活的、真实的历史身影”,他顶住重重压力,无数次行走在花瑶,积极与当地百姓交流,终于,以他对花瑶的赤子情怀,对民间文化的热切执着感动了瑶民。最终无论是那些瑶女压箱底的挑花服饰,还是神秘的不足为外人道的梅山巫文化,花瑶百姓都敞开心扉与老后畅谈,让老后拍照、记录。在与梅山法师的交往中,诚恳的老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又成了他们最信赖的朋友,从而拍摄并记录整理出了密不外传又濒临失传的神秘文化《梅山72套手诀——法师与神灵无声的对话》。他们信任老后,感谢把花瑶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花瑶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历经残酷杀戮艰难生存下来的民族,知道花瑶的炭花舞、呜哇山歌、花瑶挑花、花瑶情歌、花瑶的梅山巫文化。

书中的老后,对花瑶满怀敬意和谦卑,他几十年独自坚守瑶山,从事民间文化田野考察和文化遗产的挖掘记录。这份敬重与谦卑,真切感人地体现在老后与瑶民的交流过程之中,几十年一以贯之。他拍摄的花瑶之美,既传统又出新,又不落于流俗。在这场行走花瑶的修行里,他没有任何情绪、任何杂念。有的只是对瑶山人民真挚的情感,对花瑶这方神圣土地深沉热爱,对花瑶文化的奋力抢救与保护。从而以他30多年近400次的行走,以4万多张照片、10来部专著、800来个专版、100多场文化报告的巨大成就,成就了他推介花瑶第一人的美誉。也正因为他的这份谦卑与成就,冯骥才先生高度赞誉他是“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殉道者”。湖南省有关部门授予他全省文艺家唯一的“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国家有关机构授予他“2014全球华人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作家龙会吟和周玮作为老后的跟踪采访者和写作者,见证并再现了老后发掘花瑶文化的不易和可贵。作品让我们从老后身上看到寻常生活真正要义的同时,进一步读懂了古人“无用之用,是为至用”的深厚哲理。合上书本,我们由衷感慨: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老后。(汤岚)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俊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