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龙花红 刘遵炳
“实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有‘尺度’更有‘温度’的教育惩戒,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核心要义。”11月11日,笔者来到隆回县司门前镇中学,开展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教育中教育惩戒的合理运用研究》(项目编号:Y2024377)主持人表示:“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实现有‘尺度’更有‘温度’的教育惩戒,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核心。”自2024年立项以来,学校立足农村初中教育实践,探索教育惩戒正确路径,成效初显,成为农村学校范例。
回应现实困境:从“不敢管”到“学会管”
农村初中学生管理难题由来已久。学生纪律涣散、行为失范,影响课堂;老师怕“碰钉子”,不敢管、不愿管,处罚时心软。项目主持人廖树林表示:“不是不想管,而是不知如何合规、有效管理,还不伤学生自尊。”
项目组基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结合本校及农村学生实际,通过发放235份教师问卷、893份学生问卷及300份家长问卷,并对55名师生及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摸清当前教育惩戒中标准模糊、方式单一、程序缺乏、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构建制度体系:让惩戒有章可循
“教育惩戒需制度保障。”项目组核心成员邹焱熊介绍,经充分调研与专家论证,团队拟定《司门前镇中学教育惩戒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一般、较重、严重三个惩戒层面,规定适用情形及实施、执行、申诉程序。
同时,配套开发“一指南四工具”,实现教师对学生不当行为惩戒全过程记录,让惩戒有迹可循。一位试点班主任称:“现在老师敢管,家长也理解了。”
创新实践路径:让惩戒回归育人本真
司门前镇中学的教育惩戒摒弃简单“罚站、罚抄”,采用“阶梯式惩戒”。轻微违纪用“眼神提醒——轻敲桌面——课后谈话”预警;屡教不改者接受“书面反思——承担班级服务——接受规则教育”程序化惩戒;严重违纪如暴力伤害、校园欺凌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及校规,给予停课、训诫、安排专门场所由专业人员进行辅导矫治,或按法定程序改变教育环境乃至转送专门学校等较重乃至严重惩戒,同时还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家校共育工作。
该学校一直注重“惩戒后的教育跟进”。项目组成员陈秋芳老师介绍,“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后,教师会及时与学生谈话沟通。对表现好的学生,可申请提前解除惩戒。”这种“闭环管理”模式,让教育惩戒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成效初显:师生关系更融洽,家校协同更紧密
近一年实践成果显著。学校政教处数据显示,2025年度学生严重违纪事件同比下降32%,课堂纪律好转,师生关系更和谐,学生更尊敬信赖老师。
一名曾因作业拖欠被惩戒的学生说:“以前觉得老师针对我,现在明白是为我好,老师还辅导我,很关心我。”家长态度也转变,多位家长表示:“学校惩戒有标准、有程序、有温度,我们放心了。”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分享案例,构建了良性互动的家校共育生态。
辐射引领:从“一校试点”走向“区域共享”
项目探索不仅惠及本校,在区域内反响良好。2025年9月,司门前镇中学举办“教育惩戒如何更有温度”讲座;10月开展专题培训,并赴隆回县西洋江镇五星中学交流。五星中学借鉴成果,制定校本惩戒制度,学生违纪率同比下降18%。司门前镇中学还将成立“农村初中教育惩戒研究共同体”,持续推广成果。
项目负责人廖树林称:“教育惩戒目标是唤醒学生。今后要深入研究、探索,构建‘尺度要适当、温度要适宜’的长效机制,我们要让每一把教育的‘戒尺’都散发着育人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