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吴文秀)为深入剖析学情、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0月27日,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于科教楼五楼召开了月考分析会。
该校常务副校长唐学志、教学副校长华交才、德育副校长蒋瀚海、教研室主任吕湘池、教务处谢排娥及全体攻坚班任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聚焦“基础夯实、精准施策、协同育人”三大关键词,结合月考数据与学生实际表现,全面复盘教学得失,部署下一阶段“培优补差”工作。

唐学志在会上强调,本次月考暴露出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时间观念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加强等问题,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周一课堂犯困”“缺乏错题整理意识”等现象。他指出:“高一打基础,高二抓提升,高三冲高考。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工科类学生,更要强调理解与应用,避免机械记忆。
针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华交才引入“木桶效应”理念——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他强调,要重视学生短板,需要班主任牵头分析班级学情,精准定位每位学生的分数增长点,做到“一人一策”,并建议学校优化时间安排,鼓励学生周末在班级进行自主学习。

吕湘池对高考备考进行了“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他表示,教师们要紧扣考纲,毯式梳理,构建体系;强化训练,善用错题,提升能力;科学安排,对抗遗忘,巩固成果;精讲精练,高效课堂,及时批阅。
谢排娥对“培优补差”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即实行“任课教师+班主任+校领导”三方联动机制。班主任负责整体学情分析与学生思想引导,任课教师聚焦学科知识漏洞,校领导全程协助协调资源。
此次月考分析会不仅是一次教学反思,更是一次行动部署。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基础为根基,以协同为保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高考冲刺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