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李艳梅 郭汝 胡中秋)为进一步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日,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组开展了新教师见面课展示及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聚焦教学实效,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互促成长的平台。

本次见面课,一年级数学组共有四位老师执教了见面课:黄心雨老师、刘萌霞老师、王青老师、王琳老师分别执教课程《几和第几》《认识0》及《认识加法》,几位老师都采用了孩子喜欢的故事、游戏和动手实验操作等形式,把数字或者加法从“抽象符号”变成“生活场景”,让刚入学的一年级萌娃“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巧妙地点燃了学习数学的热情,“爱数学、学数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发。

三年级数学组刘伟花、邓彬彬、刘莉三位老师围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倍的认识》三节课展开教学。刘伟花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从口算导入,分探口算(三法)与估算(估整十数),习题检验,课后实践联生活。邓彬彬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借口算回顾旧知,以购物情境引冲突,引入小括号,借板演、视频强化“先算括号内”规则,习题与拓展巩固知识;刘莉的《倍的认识》从兴趣小组图切入,凭“画圈”感知“倍”与“几个几”关联,对比辨析本质,借练习建乘法模型。三堂课均遵循“旧知—新知—应用”的递进思路,以生活场景(购物、装路灯、买灯泡)为载体,采用小组合作、学生板演、互评等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课后实践环节(合成24点、逛超市算价)更是将数学与生活联结,让学生感受数学实用性。

五年级数学组的肖桢老师执教《复式统计表》一课,她立足学生已有的单式统计表知识基础,以城北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为情境引入,巧妙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体会将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王玉菲老师的《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以趣味密码猜数游戏导入,自然引出“列举”这一解题策略。在新知探究中,围绕“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王玉菲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明确长和宽的取值范围,组织学生通过摆小棒、列表格等方式有序列举所有可能的长和宽。课堂练习环节,王玉菲设计了音乐钟发声时间判断、食堂荤素菜搭配、网站更新日期分析等多层次习题。

课后评课环节,该校教导室成员、各年级数学组长以及数学教师、见习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参与评课议课。大家既肯定了新教师的成长和突破,用心琢磨研究每堂课,也针对各年级数学教学提出改课建议及方法,更强调要以“老带新,新促老”的氛围,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进步。

此次新教师见面课活动,既是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也是教师间专业互助的重要契机,为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曾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