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市城区三中 林朝阳
摘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将“劳动教育”独立出来,主张“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使其在“做中学”活动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意识,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初中学校应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使其能够通过直接参与劳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本文将从五个角度,即尊重生活经验,设计劳动实践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开发劳动实践资源;促进亲身体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记录劳动成长,展示劳动实践成果;注重综合评价,总结劳动实践效益,阐述初中学校应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为学生的现实成长与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初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引导学生学习实用的劳动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其通过劳动提高生活质量,感受劳动价值,并树立劳动最光荣、最美丽、最伟大等正确的劳动观念。然而,现阶段初中学校的劳动教育却并未落到实处,一方面是不少学校并未开设独立的劳动课程,将教书育人的重点放在“应试”科目中,长期忽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少学校难以在真实的乡土环境下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只简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出现了“重知识,轻实践”的现实问题,无法真正地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也无法顺利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再加上各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难以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这就影响了素质教育改革,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主张开展以实践为中心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全学科教师共同落实劳动教育。因此,初中学校应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质、提高智力与创造力等,真正为学生的现实成长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尊重生活经验,设计劳动实践项目
《新课标》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出发去设计相应的劳动项目,以便有效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与技能操练。因此,初中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真实需求,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去设计相应的劳动实践项目,预设具体的劳动实践计划,以便顺利地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本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很少会主动做家务,表示家长也不会要求他们做清洁、整理等工作,普遍缺少良好的家庭清洁、整理归纳等劳动意识。通过进一步的师生交流也可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良好的家庭责任感,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照顾与付出,缺少感恩与回报意识。但是,在学校内,学生又可通过班级的统一安排承担必要的卫生清洁工作,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劳动实践经验。对此,我便设计了一项劳动实践项目,即“做好家庭清洁,共同守护家园”,旨在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承担家庭清洁责任,使学生能够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为学生的现实成长与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坚持因地制宜,开发劳动实践资源
丰富的劳动素材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也需要在真实的乡土环境下引导学生落实劳动任务,切实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新课标》指出,劳动教育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倡导一线教师开发、整合丰富的乡土资源、数字化资源、时代性资源等多种优质资源去拓展劳动教育内容,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探索。因此,初中学校应坚持因地制宜的资源开发原则,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有效开发、整合丰富的劳动实践资源,切实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为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劳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参与植树实践,所以即便在日常学习中知道种树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方法,但是却依然难以真正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因此,我便设计了“种树护校”劳动项目,旨在引导学生在学校内参与种树养护的实践活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为此,我便主动开发了以下几种实践资源:
第一类,自然资源。自然植被的生长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展开,所以在本轮劳动实践活动中,我便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环境的树木种类,如杨树、柳树、樟树等,购买了足够的树苗,以便有效引导学生在学校内参与种树活动。
第二类,劳动工具。种树实践活动包括挖坑、填土、浇水、施肥等多项劳动项目,而每一种劳动项目都需要特定的劳动工具。对此,我便准备了丰富的锄头、钉耙、水桶、水管等劳动工具,还购买了必要的肥料、药物等,以便有效地促使学生参与到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之中。
基于此,学生便可根据各类树木的栽种与养护知识,使用具体的劳动工具展开劳动实践,顺利地积累有效的劳动实践经验。
三、促进亲身体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在初中学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便是要支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经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因此,初中学校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劳动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全面经历劳动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落实劳动创意,鼓励学生通过劳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项问题,为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敬老”劳动教育活动中,本班学生便要在社区内、家庭中主动赡养老人,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且要学习与长辈相处的交往礼仪与问候礼仪,在“做中学”活动中形成敬老意识,体会用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过程。为此,本班学生便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下展开劳动实践,比如可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中的各类杂物,也可为老人做一顿美味的菜肴,亦或者是帮助老人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等等。在此期间,每个学生都是劳动的创造者,可根据老人的真实需求付出劳动,主动地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感悟敬老的意义。这就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也将逐步优化学生的劳动精神与品德,使学生能自主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对学生的现实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记录劳动成长,展示劳动实践成果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初中生往往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生成相应的劳动成果,体会劳动改变生活、劳动创造财富的整个过程。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劳动效能,初中学校应动态记录学生的劳动成长经历,及时展示有效的劳动实践成果,使学生能主动地分享劳动经历,为学生的现实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简单家用器具的修理”劳动实践活动中,本班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学习了家用器具的修理知识,延长家用器具的使用寿命,积累了有效的劳动成果。对此,我便设计了一项劳动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即学生可准备自己所修理的家用器具,提前拍摄修理前后的器具变化,并通过实物展示对比、介绍家用器具的修理方法与效果,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比如,有的学生修理了板凳、椅子等家用工具,有的学生则修理了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还有的学生修理了勺子、沥水篮等等。在展示劳动实践成果时,本班学生能够顺利地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也能够对比修理前后的器具变化,真正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分享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美丽等真实体验,顺利地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也表示自己会珍惜劳动成果。这样一来,便可有效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劳动效能,加深学生的劳动印象。
五、注重综合评价,总结劳动实践效益
《新课标》提出劳动教育评价要“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全面考查学生的劳动成果与收获,也要动态评价学生的劳动经历与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本身的导向、激励等作用,实时反馈学生的个体表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初中学校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应设计综合评价活动,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个体优势、具体效益,也要通过赏识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有效地激励学生,使学生能长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例如在“校园垃圾清理与分类”劳动实践活动中,我便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自评互评,即要评价自己或同伴在清理校园垃圾时所展现出来的劳动能力,比如清理效率、对劳动工具的使用情况等,评价自己或同伴在清理、分类投放校园垃圾时所展现出来的劳动态度与观念,比如是否能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等等,评价自己或同伴是否能够按照科学的垃圾分类知识投放各类垃圾,评价自己或同伴是否能够在清理与投放校园垃圾时产生珍惜劳动者与劳动成果的意识,评价自己或同伴是否具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等等。在自评互评中,学生可通过口头评价实时反馈评价结论,也可撰写书面评语,主动地记录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我则将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追问等评价方式设计教师评价活动,肯定本班学生在清理校园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时所展现出来的劳动能力、劳动品质与精神等,赏识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劳动进步与成长,使学生能受到激励,并为下一轮劳动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总而言之,在初中学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劳动教育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也将对学生的现实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初中学校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实践项目,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并整合丰富的劳动实践资源,支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展示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经验,通过综合评价活动动态监测学生的劳动过程与具体效益,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劳动实践,为学生的现实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唐刚.如何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J].家长,2024,(12):122-124.
[2]毛明香.初中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01):35-37.
[3]程一冰.浅析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3,(32):22-24.
[4]高万斌.初中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建议分析[J].智力,2023,(0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