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陈玉沣 吴雨欣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湘信学子服务社会的赤诚之心。7月16日,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萤火星途”实践团正式进驻新宁县新正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开展科技启蒙、乡村调研、文化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让青春的活力与乡村的脉动同频共振。
播撒知识火种,点亮乡村课堂
为助力乡村教育,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孩子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堂人工智能知识普及课。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采用了“生活化导入+趣味化讲解”的模式。他们从孩子们日常接触的语音助手入手,巧妙设问,迅速抓住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将复杂的AI算法与动画片中的智能机器人形象相结合,志愿者们成功地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转化为“会学习的机器朋友”等浅显易懂的表述。在“机器能做什么”“机器怎么思考”等环节的互动问答中,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教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接地气”的实践性。当课程内容延伸至AI的实际应用时,一名当地女孩提出了“AI能帮奶奶插秧吗”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立刻引发了全场的深度讨论,将前沿科技与乡村最真实的劳作场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实践团成员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们思考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这堂生动的科技启蒙课,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也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需求,是青春最美的价值实现。
深入田间地头,体悟乡土民情
实践团不仅“送教上门”,更“沉下身子”做调研。队员们顶着烈日,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他们与村干部座谈,了解新正村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村民促膝长谈,记录他们的生活现状与实际需求;团队围绕“数字乡村”与“人才回流”等议题,不仅通过座谈和考察收集信息,更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队员们拿起扫帚美化环境,走进农户体验生活,下到田间参与劳作。这种“零距离”的互动,不仅让队员们对乡村发展有了切身体会,也为当地带去了青春的活力与热情。
传递青春温暖,共绘文化新篇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实践团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同台献艺。此外,为让安全知识更易被接受,队员们还准备了安全知识完备的宣传手册,将专业的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提示。在入户宣传时,他们耐心倾听村民的疑问,并逐一解答。
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意义深远。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的行走课堂。它让实践团成员们在服务基层中深化了对社会的认知,在亲身体验中锤炼了意志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