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守候时光的温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巷口老槐树的枝丫探出院墙,细碎的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我循着记忆中的焦香转过街角,看见油纸伞下升腾的雾气里,那个黄褂子的身影正弯腰翻动烤架——像五年前每个黄昏那样。

"玲姨!"我话音未落,她已笑盈盈地递来竹签:"小馋猫鼻子真灵,早给你留了焦边的。"油润的豆腐在铁板上跳着舞,葱花撞进滚油迸出清脆声响。我望着她腕间褪色的银镯随动作晃动,恍惚又变回那个攥着零钱踮脚张望的小女孩。

那时的巷子总是喧腾如沸水。三伏天的蝉鸣里,王阿婆摇着蒲扇讲古,玲姨的烤架前永远飘着馋人的香气。放学归来的孩童们像归巢的麻雀,举着竹签追逐打闹,油点子溅在书包上开出朵朵小花。而今铁栅栏圈起的新校区里,霓虹招牌下尽是裹着科技狠活的吃食,像打翻的颜料盘般刺目。

"生意还成吧?"我望着冷清的巷子。玲姨将烤好的豆腐摆成莲花状:"校门口的脆皮烤肠卖八块了,我这还是三块五。"她眼角的皱纹忽然泛起涟漪:"上周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说是特意从开发区开车来的——说是小时候总赊账,现在要连本带利还我。"

暮色漫过斑驳的砖墙,玲姨的黄褂子渐渐溶进暖黄的光晕里。烤架上的油星噼啪炸响,像是岁月在轻声絮语。我突然看清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她总把最焦脆的那面朝外码放,竹签尖头都用砂纸磨得圆润,装豆腐的牛皮纸袋上印着褪色的"天天见"——那是二十年前开业时印的广告词。

远处传来新式奶茶店的电子音,玲姨却哼着老歌谣往酱料罐里添芝麻。在这日新月异的街巷里,她固执地守着老火候,像棵把根须深深扎进时光里的古树。那些机械臂调制的网红食物终会消散在风里,可总有人会记得,在某个蝉鸣悠长的黄昏,铁板上的豆腐如何滋滋地唱着生活的歌。

当整座城市都在追逐流星时,这些沉默的守夜人,正用掌心的温度为我们存着月亮。

作者:大祥一中 刘珈灵

指导老师:周路芳

编辑:封龙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