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那年,父亲兼任村集体看山员,村里人都叫我“看山”。在那个山清水秀却又闭塞落后的小村庄,看山员是个重要角色,守护着村里的山林,仿佛守护着全村的命脉。父亲在黄家祠堂读过四年私塾,后来又在崇斋相公弟子名下读过两年夜书,在村里也算个有学问的人,他说“看山”太直白、缺意境,便为我取乳名“三看”。
小时候,父亲第一次跟我解释“三看”的含义。他指着院子里玩耍的哥哥说:“你哥哥叫左臣,以后是要做大事情的,有了左臣右相,家里自然得有随从保镖和抬轿看门的,这看门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啦!”我满心委屈,质问父亲:“看门的为何是我而不是大哥?”父亲一脸严肃,说道:“只有大臣才要看门的,哪能先有看门的再有大臣的?”接着父亲又开始给我灌输“长兄为父,嫡长继承”等那些古老的道理,我听得似懂非懂,心里却隐隐约约觉得,父亲对大哥和我有着不同的期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期望。他希望我们一文一武、一主一仆,相互扶持、休戚与共。大哥作为长子,承载着家族传承的重任;我虽被安排“看门”,但在父亲眼中也有独特的价值。在那个封建观念根深蒂固的小村庄,父亲的期望既是传统观念的延续,也是对家族未来的布局。
开蒙读书后,父亲跟我说起取名“三看”的第二个原因。这时他眼中闪着亮光,那是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远房姨表兄黄三畅、黄三丛及其族侄黄铜塔三人白天代课挣工分,晚上挑灯夜读,当年一同考上大学吃上了国家粮。父亲说尽管那时信息闭塞,但一天之后“钟桥三黄”轰动滔溪冲,一周不到“龙从三黄”响彻全公社,成为全公社家家户户教子读书的典范。”三人参加工作后,勤学不已笔耕不辍,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界正式命名的“武冈三黄”名噪一时。父亲希望我以他们为榜样,刻苦读书、鱼跃龙门。他说:“你看人家三丛三畅,多有出息!你要向他们看齐,这‘三看’,就是让你看着他们,努力上进,这一辈子丢掉锄头棍……”那一刻,我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也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经常通过“甩书”(相当于现在说的用典)跟我谈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大多蕴含在“三看”之中。
父亲说,人生看似漫长,实则短暂,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而要看远、看宽、看淡,这“三看”,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看远,是父亲对我的第一个要求。他常说:“做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小时候家里穷,我的梦就是能吃饱、穿暖。父亲却告诫我“养崽不读书,不如喂头猪”,一再要我努力读书,为自己的未来早打算。他给我讲那些名人的故事,说他们如何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虽然那时我还不太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立长志”的种子已在我心中种下。
看宽,是父亲教给我的处世之道。他说:“胸怀宽,少计较,才能活得自在。”在村里,邻里之间难免有小摩擦,有时为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父亲总是告诫我,不要太在意那些琐碎的事情,要学会宽容别人。他说:“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你宽容别人,别人也会宽容你。”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因为一块石子吵了起来,小伙伴还打了我两拳,当时我忍住没还手,但忍一时之后越想越气,趁他没注意时冲上去一脚把他踹翻在地,扇了他两个耳光。父亲知道后,耐心地教导我,让我向小伙伴道歉,并给我讲了“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名将”的故事。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宽容,也明白了宽容不仅能让别人感到温暖,也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
看淡,是父亲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他希望我能拥有的心境。他常说:“要看淡金钱名利,不是你的不要强求,是你的推也推不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金钱和名利对人们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然而,父亲却对“富贵险中求”很不赞同。他告诉我:阎王先赐死后赐生,每个人一生下来便带有四粒谷,一粒孝敬父母,一粒抚儿育女,一粒夫妻与共,一粒扶危济困。前世之因才有今世之果,今世种下的因来世必得相应的果。如果把孝敬父母、抚儿育女、悬壶济世的善举抛到九霄云外,只顾个人享受,必遭天谴。父亲的话,虽然带着一些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多少金钱和名利,而在于如何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如何去做一个善良的人。
除了看远、看宽、看淡,父亲还强调看重、看透、看轻。
父亲常说,要看重兄弟姐妹之情。他说:“兄弟如手足,姊妹如肝胆,十指都连心,肝胆不可分。”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成长,难免会有争吵和矛盾。但父亲总是教导我们,要相互关爱、相互扶持。有一次,我和妹妹因为一颗糖而发生争执,父亲看到后,严厉地批评了我们,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亲兄妹,流着相同的血,这世上除了父母,最亲的就是兄弟姐妹了。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只有这世的兄弟姐妹,再无来世的手足之情。要珍惜这份情谊,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感情。”从那以后,我和妹妹都明白了兄弟姐妹之情的珍贵,彼此之间更加友爱。在成长的岁月里,每当我遇到困难,兄弟姐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份亲情,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力量。
父亲也告诫我,要看透酒肉朋友。他感慨地说:“有钱有酒兄弟多,急难何曾见一人?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小时候,我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觉得身边的朋友都很要好,大家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话。记得我刚创业时,急需一笔资金周转。我向那些平时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求助,可他们有的找借口推脱,有的干脆避而不见。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小时玩得很好但长大后平时交往不多的朋友却主动找到我,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了我。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你风光时围绕在你身边的人,而是在你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的人。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分辨朋友的真假,不再被表面的热闹所迷惑。
晚年后的父亲多次强调要我看轻世间纷扰。他说:“要看轻生活中的挫折与烦恼,别让它们压垮自己。”每当我心情低落,父亲总安慰我看轻些,别让这纷扰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人生很长,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看轻这些暂时的不如意,才能轻松前行。现在的我学会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父亲已经年迈,而我也已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很远。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会想起父亲给我取的乳名“三看”,想起他对我的教导。我知道,父亲取的“三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它将伴随我一生,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往往被金钱、名利所迷惑,忘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我,因为父亲给我取的乳名“三看”,在不断地激励着我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的心,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我感谢父亲给我取的这个乳名,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更加精彩!
作者:邱盛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