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洞口县第二芙蓉学校:春风三月暖人心 雷锋精神伴我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作者 向秋莉 黄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乐业路新发的春草上,一群系着红领巾的“红马甲”正在躬身拾起文明。洞口县第二芙蓉学校“党建带队建”联动志愿服务队今日开展“春风三月暖人心 雷锋精神伴我行”实践活动,以春泥护花之姿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晨光熹微中,党旗与队旗如同两簇跳动的火焰,在三月春风里猎猎作响。由十余名党员教师和四十多名优秀少先队员组成的志愿队伍,手持工具沿乐业路展开“文明寻宝”。该校副校长龙代平俯身夹起花坛深处的烟蒂,顺势给围拢的“红领巾”讲述六十年前那个永远22岁的士兵:“雷锋同志常说‘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像这颗被遗弃的螺丝钉……”孩子们的眼眸在晨露般的讲述中愈发清亮。

两公里长的乐业路上,扫帚与铁钳合奏着劳动交响曲。五年级的谢同学踮脚擦拭公益广告牌,忽然想起日记本上的困惑:“螺丝钉精神就是要把自己拧在需要的地方呀!”这个顿悟的瞬间,恰被老师背上渐深的汗渍印记悄然印证。当分类垃圾箱渐次充盈,孩子们的专业程度已堪比环保专员——这得益于该校各班班主任开设的“移动环保课堂”的主题教育。

“我们要让红色基因在劳动实践中自然生长。”德育室主任杨俊望着渐次洁净的街道深有感触。该校创新构建的“党团队育人链”成效初显:党员示范岗带动少先队先锋岗,党员活动室孵化红领巾实践基地。

春风掠过少年们汗湿的鬓角,带着希望的种子飘向远方。那些被细心归类的垃圾,那些重焕光彩的公共设施,还有同学们记录着感悟的成长日记,都在诉说着:雷锋从未离开,他正活在每个躬身劳动的身影里。

编辑:李思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