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罗翔)3月25日,隆回县麻塘山九年义务制六年级二班的教室里飘散着阵阵清甜的草木香。在教师刘小群的带领下,全班学生化身“传统美食传承人”,用田间地头的田艾与雪白糯米粉,制作出承载着春天气息的特色美食——田艾粑粑。
活动伊始,刘老师手持翠绿的田艾,向学生们讲解植物知识:“鼠曲草叶片覆着银白色绒毛,是制作清明粿的天然染料,更是老祖宗‘药食同源’智慧的结晶。”学生们分组走进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俯身轻捻艾草嫩芽,指尖沾染的草木清香与笔记本上工整记录的“茎叶特征”“药用价值”相映成趣。
清洗、焯水、捣汁、和面……教室里瞬间化作热气腾腾的“美食工坊”。刘老师示范将碧绿的艾草汁缓缓倒入糯米粉中:“揉面要像对待新发的柳芽,既要有力道,又得存着三分温柔。”学生们挽起衣袖,有的专注揉捏着渐变色的面团,有的创意发挥,将成粑粑做成各种造型。当蒸笼揭开时,翡翠般的艾粑泛着油光,同学们惊喜道:“原来春天的颜色是可以吃的!”
“从前奶奶总说‘清明艾粑香,不怕湿气缠’。”劳动课尾声,学生们围坐分享家庭记忆。刘老师端起温热的艾粑,将民俗课程娓娓道来:“客家人借艾粑祭祖追思,畲族人以它招待贵客,这抹绿色里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校长在活动现场感慨:“当孩子们的手掌沾满艾草汁时,传统文化就在这真实的触感中扎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