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名师风采
扎根乡土育桃李 匠心铸魂守初心——记洞口县山门镇中学“最美乡村教师”黄海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何爱锋

在湘西南的群山之间,洞口县山门镇中学的晨读声总是最早划破黎明的寂静。这所普通的乡村中学里,有一位普通的英语教师,用十七载春秋书写着不普通的教育人生。她叫黄海艳,学生眼中“永远带着笑容的黄妈妈”,同事心中“不知疲倦的教育守望者”,家长口中“把孩子交给她就放心”的最美乡村教师。

一、以爱为灯,照亮留守儿童成长路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做他们的第二位父母。”这是黄海艳在班主任工作日志扉页写下的话。山门镇是典型的劳务输出乡镇,她所带的班级中,留守儿童占比常年超过60%。面对这些敏感而孤独的孩子,她独创“三暖育人法”:暖胃、暖心、暖未来。

每天清晨六点半,她的办公桌上总会摆着一壶姜茶和几袋面包。班上的尹丽红父母常年在外,因营养不良多次晕倒,黄海艳便以“师生早餐会”的名义,日复一日为他补充营养;学生郭倩因家庭变故产生轻生念头,她连续28天陪孩子放学回家,用5本交流日记叩开紧闭的心门;为了给孩子们争取更多机会,她自费建立“英语角图书室”。

“黄老师的手机相册里没有自拍,全是我们的成长瞬间。”已考入洞口一中的学生张俊杰回忆,中考前不久,黄老师走访全班52个家庭,在每本复习资料里夹上手写祝福卡。正是这份细腻的关爱,让她的班级连续三年保持零辍学率,3名曾沉迷网络的学生在她的引导下考入县重点中学。

二、以研为舟,探索乡村教育新路径

从教以来,她以“匠心”雕琢课堂,以“爱心”守护成长,以“恒心”引领革新,累计斩获省、市、县级荣誉60余项,用累累硕果诠释乡村教师的使命担当。

在教学领域,她连续五年带领班级英语成绩稳居全镇榜首,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倾囊相授培养青年教师,指导杨云、宁雯渊等教师在市县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英语教研团队。

三、以德润心,构建和谐育人生态

在黄海艳的教育哲学中,“德育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行动”。她首创“班级道德银行”,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学业进步积累“道德币”,可兑换自由选取座位、自主设计班会等特殊奖励。这套将养成教育可视化的创新举措,被作为德育典型案例推广。

当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刘永辉有厌学倾向时,她制定“影子伙伴计划”,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其结对,最终帮助刘永辉在全县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家长们都说:“黄老师班里的孩子,眼里有光,心里有秤。”

四、以责为桨,书写教育人生华章

翻开黄海艳的荣誉簿,从“县骨干教师”到“县优秀班主任”从师德标兵到“最美乡村教师”,37本证书见证着她的专业成长。但最让她珍视的,却是抽屉里那摞发黄的明信片——那是毕业多年的学生从世界各地寄来的问候。

“妈妈,今天我又梦回初三那个雨夜,您背着生病的我去卫生院。”在深圳工作的学生杨悦在信中写道。而这样的故事,在黄海艳17年的教学生涯中比比皆是。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时,这位总是笑容满面的教师眼眶微湿。儿子中考这年,她正带着毕业班冲刺,儿子的学习生活都“承包”给了父母。“说不愧疚是假的,但教室里坐着52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是她在寒冬清晨为住校生烘烤棉鞋的细心,是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的匠心,更是十七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的初心。

正如她在2024年教师节演讲中所说:“我愿做教育麦田里永远的守望者,看着孩子们带着山风赋予的坚韧,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或许就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生动的诠释。

编辑:曾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