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家乡的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忆里,老家通往村里和镇上的是一条蜿蜒陡峭的山路,路面由为数不多的石块铺就而成,石块因潮湿裹覆着青苔,稍不留神便会脚下打滑,摔个四脚朝天。路两边是茂盛的大树和肆意生长的蕨类植物,枝条相互交织,形成天然绿色屏障。小时候,我每天都要沿着这条路去村里和镇上的学校上学,这条路见证了我儿时的欢笑与泪水,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晴天时,太阳透过枝叶照射在大地,碎金般的光斑在路面欢快跳跃,风拂过,光斑灵动变幻,像一群嬉戏的精灵。若是下雨天,路面就会变得泥泞不堪,鞋子和裤脚上将全是泥巴,让人苦不堪言。“多修路,人增寿”,这是父亲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年秋季,父辈们如同默契的战友,自觉扛着锄头、铁锹等工具对山路的杂草和青苔进行清理修复捣实。

十八岁那年,我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有时候好几年也难得回家探亲一次,家乡的山路在我心中渐渐地淡出,偶尔在一次电话中得知,家里要修马路的消息,父亲高兴地告诉我,说从山的另一头,盘山而上新修建一条毛马路,组里按人头算钱,以后有机会了再硬化。然而,此时的山路再次浮现在我眼前,儿时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它如一条神秘的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我仿佛看到儿时的自己,正和发小们兴高采烈地穿梭在山路旁的每一处草丛,玩着儿时的游戏。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我转业到县城工作,虽然离家越来越近,但由于工作原因,回老家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有时候一年也难得回去一两次,而且每次回去都是从新修的马路经过,很少走山路。去年春季,一时兴起,领着媳妇和孩子再次踏上这熟悉的山路,这时我才发现,山路再也不是以前的路了,路面到处是花草和落叶、青苔,有的杂草比我个头还要高,不知名的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仿佛为山路织就了一条五彩的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往。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确,家乡的山路正是当年家乡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辛勤付出的见证,同时也是我们山里娃走向外头世界的光明之路和希望之路。

如今,大家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家乡的路变得更宽阔、房屋焕然一新、车辆络绎不绝,山峦也变得更加绿意盎然。以前组里集资修建起来的毛马路也已经硬化成宽敞的水泥路,家乡人已经彻底告别了走山路的历史,那条曾经的山路也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但这条山路不仅是连接家乡与外界的通道,更是家乡发展的见证,承载着我对家乡深深地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作者:阳恩敏

编辑:封龙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