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成都回来,脑海里始终浮现着一代诗圣杜甫那座简陋清贫,位于浣花溪畔的茅屋。我禁不住感慨:茅屋仍在,精神不朽。
杜甫是伟大的,留下数量质量皆可观的诗作,光耀文坛,彪炳千秋,被无数国人膜拜。杜甫是平凡的,生前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仕途阻滞,沉沦下僚,居处只有茅屋一座(后世称为草堂)。就是这样一座四面透风的茅屋,却曾奏响撼人心魄的时代强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的结尾处,杜甫在心底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似乎预感寒士逢乱世,要安居广厦不现实,于是又一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不屈从于现实的傲然风骨,令人肃然起敬,天下华屋千万间,心忧寒士有几人?
成都杜甫草堂,这座世间最简陋的大唐诗圣故居,在我心中无异于一座文人与寒士家国精神的丰碑,它揭示了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也启迪人们,物质的贫乏不但泯灭不了人性的光辉,而且还能激发唤醒人性中的良知。那天我在杜甫草堂,看到一群从山西来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专程到此研学,一边看草堂的环境,一边接受唐代李杜诗歌文化的熏陶,感受诗圣于困厄之中依然心忧天下的潜移默化。也许有人会说:苦难不值得歌颂,然而,杜甫的茅屋从来都没有传播诗人的苦难,它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贫穷,可以落魄,但不能让心中那一点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思想消失,只要有舍己为人的信念,即使你一穷二白,你的精神将长久流传。
杜甫的茅屋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一并载入文学史,至今茅屋仍在,杜甫的爱国之心不朽。
作者:李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