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黄彬
“当老师是我唯一追求,我要用我的爱为我的学生架起幸福的桥梁。”新宁县金石镇水头学校优秀教师尹华清,她用一颗火热、诚挚的爱心对待学生,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扬。
“让教育充满氧气,让生命自由呼吸”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任教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学生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没有父母的陪伴,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部分学生具有心理问题,“我要像父母一样爱我的学生”成为她的工作的信念和全部力量。
2020年下学期,尹老师担任水头学校13班班主任,在进行全班家庭状况问卷时惊呆了。全班47个学生,单亲家庭有5个,留守儿童22个。学生李某,父母6年前离异,父亲远去广东谋生,一年难得回来两次。李某就跟着爷爷在家。爷爷的宠爱,让他骄纵,父母的离异让他的心理很脆弱。只要同学一说他,要么是哭,要么是拳脚相加,寒冷的冬天总是穿着臭气熏天的鞋袜,同学们不愿与他同桌。
望着一对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尹老师毅然放弃自己儿子,挨家挨户走访,用真心打动另一颗心。
当了解到李某的家庭情况后,尹老师积极与他父母联系,请他们多与孩子沟通,在学习上关心他,在生活上关爱他。同时,我以一个女性的柔情感化他,为他买了心爱的鞋子,衣服,教他讲卫生,勤洗衣服,勤换鞋袜。每天到校后,不厌其烦地检查他的作业,表扬批评并用。半年后,他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并最终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远在千里外打工的父母也送来了感谢信。
“让教育充满氧气,让生命自由呼吸”是尹老师对待学生的诀窍,只有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得到花和果实的甜蜜。
王某青三岁时因病致残,不认识几个字。由于家庭条件困难,至今仍生活在高寒山区。学校把对该生的“送教下乡”任务交给了尹老师。接到任务后,她以特殊教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制订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任务。每半个月上门上课一次,耐心细致地教他认字;把苹果,梨子及其他零食的个数作为辅导他进行加减的教材,让他学有乐趣。半年后,他把老师当作亲人去时迎,走时送,该生的父母拿出多年的蜂蜜感谢。
“学生是我最爱的人最在乎的人”
任教15年,当了15年班主任,尹老师努力把工作做到细处、深处,也淬炼了一套“习惯、榜样、爱心、激励”教育方法。
孩子的天性,注定了他们个性的差异。有些孩子乖巧听话爱学习;有些孩子顽皮打闹不读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论,而应该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材”。每接一个班,她总会用半个月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了解班级情况。首先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接下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对于纪律,卫生等方面提出了规定,并且帮助孩子们改正缺点认真执行新的约定。及时总结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批评做得不好的同学并扣分处理,培养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好的习惯,班主任的管理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尹老师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我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不但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她会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每次考试前,她会提醒同学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学习用具要带齐;学生生病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带着去看病,像一个母亲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等等。学生李佳佳说:“尹老师就是我的妈妈,甚至比我的妈妈还亲。她教我文化、教我为人、教我解决问题。我已经离不开她了。”
爱和规则是教育最好的方法!日常学习中,尹老师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孩子对于批评的话过后就忘记了,可对于表扬的话却记忆深刻,甚至兴奋不已。为了约束学生,她采用以组为单位,把日常行为中的每一点都以量化计分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人一积分,表现好的,作业完成好的,遵守纪律的,及时背完课文的都可以加分。还有安排一带一背书的活动,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同学一起背书一起加分。孩子们常常为得到1分、2分眉开眼笑。因为有了奖励,所以每到周五放学孩子们就特别兴奋,在积分的激励下孩子们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孩子们有了奔头,班风、班纪有了明显改观。为了学生她付出了阳光雨露,也赢得了满园春色,她提出的“爱的教育法”受到了县主管部门的高度好评。
“读书是我前行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尹华清用艰辛培养了一个个展翅翱翔的小天使,书写了一个个教书育人的动人故事。“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池水甚至一江水。”一直以来,她不懈坚持业务自学,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参加各级公开研讨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近五年,她任教的班级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班级,自己也多次被评为校、镇级优秀班主任。2021年、2022年任教的小学毕业班英语分别获得县教学质量检测三等奖、一等奖。
15年的从教生涯,尹老师感慨地说:“选择教师这崇高职业,教书育人是我坚持一生的使命”。她说她还会继续扎根在乡村教育这块沃土上,全心全意哺育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