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期中考试文章《山前该有一棵树》,我猛地发觉,又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回想上次国庆回家,记忆都变得模糊了,而文章中的描写那么真实生动,坐在考场的我不禁眼眶湿润。
几年前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上小学就会离家那么远吧。想起上小学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不满意地嫌这嫌那,觉得在家里爸妈管着真烦,小地方没什么好玩的吸引人的,因而渴望大城市无拘无束的生活。
曾经的计划是考离家远的大学,认为这样新奇自在。现在小学已经上了五年多了,除了寒暑假几乎很少回家,一个人在离家要坐个1个多小时班车的地方上学,但没有想像中自由的感觉,回家反倒成了一件喜事。至于爸妈的唠叨,也从原先的厌烦成了现在的期待。
上次与老爸通电话我让他下次带一片树叶过来,他询问我原因,我含糊地说想用来做书签。说实话,当我住家里时没觉得树有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普通的树杆上长满了绿叶子。而时间过的越久,它的形象在脑海里刻的越深,越具体,也越独特,以至于现在认为看到的树都不如它。
故乡的树没有很高,但有很多枝,圆圆胖胖的树干支撑着一片阴凉的叶子。树上总有鸟儿歌唱,对行人展示歌喉,与飞来的蝴蝶一起嬉戏。路人用家乡话搭腔,最常见的是吃了没有,现在去哪。
普通的场景每天都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好几遍,有时是清晨起床时,有时是傍晚落日时。看到故乡的树,就像已经踏在家乡的土地上。我虽无法像文章中那样将树运到身边,但也没关系,我会带几片故乡的树叶,放在枕边,夹在书里,不经意间看到,便会开心无比。有了树叶,便能想到树;想到了树,故乡的样子也逐渐清晰起来。
“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有了故乡的树叶在身边,哪怕走得再远,那棵树也一定在等待我回家。
(作者:木瓜高级小学六年级(3) 付小芳 指导老师:谢姣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