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欧光厚
11月3日,秋雨淅淅沥沥地下过不停,躲在家里身上都凉得发麻。但巡田乡桂山村电站坝基下面的田垄里上百个男女劳力,敢与天斗地斗,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移栽油菜,其场面的火热仿佛人民公社大生产时期。村书记主任、桂山村级股份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龙恩告诉我,他们规划了要在今冬建一个400亩连片的油菜花基地。

其实面对此情此景,我在想,这哪里是在栽油菜?他们分明就是在酿蜜,因为只有酿蜜人才不觉得辛劳;这哪里是在搞基地?他们分明就是在为明年那场期盼了千年的婚礼做嫁衣,因为有谁不希望自家闺女在那一刻最漂亮。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此诗写的是唐代京城长安春暖花开,人们出外赏花的热闹景象。眼下不是赏樱花的季节,我当然清楚。但是9个月以前在桂山赏花的那一片刻,今天让我再次想起。
“一树树樱花,在风中摇曳成梦幻般的飘逸,细碎的粉白色花瓣,精致得仿佛清晨醒来梦里遗落的碎片。……”
记得五年前,那时的桂山还没有脱贫。乡亲们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把荒芜了多年的上万亩山野资源重新整理出来,以邱家水库为中心,培植樱花,贴上村级公共产品标签后,再通过招商转让给隆回湘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公司+村党支部”的产业开发模式,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与 公司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完美地融合起来了,让村里的公共产品从此搭上了“快递直通车”,不仅在基础设施上取得了明显改善,而且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向往感陡然提升了,客流量实现了逐年翻番。同时,更庆幸的是引发了乡村民宿、农家乐和水果采摘等新产业新业态,地方经济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村民们守在家门口搞旅游服务就能赚不菲的收入,于是,一家一户实现了顺利脱贫。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增收的门路拓宽,乡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不仅笑声多了、歌声甜了、精神爽了,而且脑子活了、胆识壮了、心气足了、精气神上来了。
今天的桂山人为了不失时机地配合山上樱花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山上山下“互为依托、互相支撑、遥相呼应、共同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又总结了一条新的思路——“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抱团发展,共同富裕”。他们组建了股权明晰、规划科学、机构健全、机制完善的村级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村集体领导、合作社经营、普惠金融支持、村农户参与”的四方联结机制和“油菜+中稻”产业发展模式,探索把分散的土地“半集中”,冬种油菜土地集中,夏种中稻土地分散,既实现了耕地有效利用,保障粮油双赢,村社双赢,又为桂山的乡村旅游再造了靓丽看点。同时,还把全村570多个小农户全部融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链条,让村民们抱团发展,共同分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带来的综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