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守护农村小学二十三载,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教室就是她的四方天地。在这里,她倾尽满腔热血;在这里,她用弱小身躯顽强担当;在这里,她以崇高师德静静坚守……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与潜能。而我所要做的就是上好每一节课,尽我所能挖掘孩子的潜能,让每一朵花都绽放!”
她叫伍爱华,高级教师。现年45岁,是洞口县水东镇中心小学一名语文教师。
2020年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2019年荣获“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称号,2017年评为“邵阳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2016年获“湖南省身边好老师、“洞口县三八红旗手”、“第三届洞口县名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获“邵阳市最可爱乡村教师”、“洞口县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称号,2014年获洞口县“巾帼建功标兵”、洞口县首届“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11年评为洞口县首届“优秀班主任”,2010年喜摘洞口县首届“教坛新秀”桂冠。她还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称号,16次受县人民政府嘉奖。
情倾教育铸师魂
1998年8月,伍爱华老师分配到洞口县水东镇中心小学工作,转眼就是23年。从少女时代步入中年,哪怕身边再多的同事耐不住艰苦升迁调动,哪怕家庭的磨难让她筋疲力尽……她无怨无悔,视学生如己出。
勤学苦练煅师能
“不打牌、不逛街,不看电视连续剧......”。这是当时的同事对伍爱华的评价。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她对所有同龄女孩的爱好似乎免疫,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学习上。
一方面,她不断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苦练基本功。一方面她积极去听别人的课,取长补短。更多时候,她主动邀请别的老师听自己的课,虚心听取点评,力求查漏补缺。同时,她也通过网络观看、临摹名师课堂,从中领悟名师教学技巧。日复一日,她的教学水平飞速提高,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她多次参加县级、省级教学赛课,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无私奉献立师德
“伍老师,您对我有慈母般的关心与疼爱,就让我叫您一声妈妈……”这是一个叫王翠的小朋友在日记扉页留下的一行醒目文字。叫伍爱华“妈妈老师”的孩子数不胜数,因为,二十三年来,她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这个叫王翠的女孩子,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几名。但是不知为什么,有段时间她老是思想不集中、上课走神,学业成绩也急剧下降。细心的伍爱华主动找她谈心,并几次进行家访。原来,王翠的爸爸因为好赌而债台高筑,家里经常因此闹矛盾,懂事的小王翠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并多次因生活窘迫而面临辍学。
为了一棵好苗子不被埋没,伍爱华三天两头做家访,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她和丈夫都是教师,本来工资收入就不高,家里还有一个身患尿毒症的婆婆靠着这些工资来做每周一次的透析。但她还是主动为王翠交了搭餐费,将王翠从辍学的边沿拉了回来。
2020年3月16日,晚上八点多了,学生王凌翔爷爷打电话,说孩子在家玩手机和奶奶起了大冲突,半夜要去跳河,而父母都远在广州,她奶奶急哭了,伍老师一听说,二话没说,丢下两岁的小宝,连夜家访……
王晴,一个残疾学生,父母离异多年,家庭贫困。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因为家里没有智能手机,没法上网课。为了不让孩子掉队,伍老师特意买了一部新手机充足流量,让她放心学习。孩子很懂事,网课学习非常努力,没有落下一课。
难怪有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伍老师比我妈妈还亲,她对我那么好,我怎能辜负她对我的希望呢?”
大爱无声开师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伍老师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她总是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他人。在学校的“结对帮扶”过程中,她辅导了不少的新教师,让他们迅速成长。
此外,她多次担任了洞口县“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团队教师,做了多堂专题讲座与观摩课例,获得了全体学员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培训者”及“优秀指导老师”。
二十三年的付出波澜不惊,二十三载的收获硕果累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伍爱华用瘦弱的身体支撑着乡村教育的舞台,堪为师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艰难的执教路上,她用爱心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灯,谱写师德大爱的精彩华章,绽放一路芳华。
作者:黄亦龙 谭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