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教师应如何修炼自己的讲台功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什么有的课堂如一潭死水,有的课堂却风生水起?为什么有的课堂学生或如痴如醉,或思维活跃,有的课堂学生却睡倒一大片?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呼风唤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无所适从?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教师讲台上的功夫。教师讲台上的功夫是什么样子,教室里的风景就是什么样子。那么,教师应如何修炼讲台功夫呢?

教师的第一个讲台功夫是口才。

《毛遂自荐》中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代表了他的力量。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更是离不开“三寸不烂之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就是一门吃口才饭的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教师是很难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没有谁的口才是天生的。古代希腊演说家德谟斯蒂尼斯从小就口吃,但他强迫自己专心致志地练习演讲,经过12年刻苦磨练,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说家。美国前总统林肯从小就训练演说能力,经常面对光秃秃的树桩和成行的玉米不厌其烦地试讲,也终于练就了出色的口才,为他竞选并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获得了不少助益。

教师一定要注重修炼口才,让自己的语言拥有征服人心的魔力。

一是普通话要纯正,表达的节奏、音色和语调要充满美感。现在仍然还有不少年龄偏大的教师普通话不标准,甚至还有部分教师长期使用方言讲课,影响了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对这样的教师,学生是很反感的。过好普通话关,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思维要清晰,让表达更具层次感、画面感。有的教师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天南海北乱侃一顿,不知所云,浪费了很多有效教学时间。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控自己,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尽量不讲废话和题外话。

三是要饱含激情,增强表达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情就像火把,既点燃了教师自己,也点燃了学生。激情与激情碰撞的课堂,就能迸出生命火花。

四是要幽默诙谐,使表达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沉闷是课堂之大忌,如果整堂课下来听不到一两次笑声,十有八九是一堂乏味的课,教师讲得非常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痛苦,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学习为自己的语言“调味”,在不脱离教学主题的情况下,时不时来几句“妙语”,或是说一个笑话和故事。这样,课堂的愉悦性和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更加集中,更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是要脱稿讲授,提升表达的效果。有的教师习惯于念教材、念教案,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务必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仅仅是把课备在纸面上,更要把课备在自己心里,确保能够脱稿讲授,精彩演绎。

教师的第二个讲台功夫是情商。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职业生涯指导专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是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科学家研究也证实,在人生事业成功要素中,智力商数约占20%,而情绪商数占80%左右。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中的反应,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反应。这种双边关系的良性互动,是维持课堂教学正常运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当然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是决定于教师的情商。情商高的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能与学生之间产生精神和心灵的碰撞,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和快乐。而情商低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教,忽略了学方的情感需求,教与学之间建立的是一种机械式、程序式关系,缺少生命的温暖和灵魂的呼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有人说,情商的最高境界是真实的善良,此话一点不假。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总是能够更容易地得到他人的认同和信任,因为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总是真诚的,不是虚伪的,总是利他的,不是自私的。善良让人充满仁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认同一个道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善良和仁爱就是生命中的黄金。

爱的表情是微笑。严肃不等于威严,和颜悦色才是教师的专属表情。教学活动只有从教师的微笑中开启,教室里才会有阳光,学生也才会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一个满脸写着冷漠的教师,是不可能照亮学生心田的。

爱的基础是尊重。爱不是居高临下的,爱也不是施舍,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中,爱才能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是讲授,搞一言堂,还要善于倾听,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对学生的错误,要能够宽容。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爱的方式是关心。爱的全部意义就在关心,没有关心的爱是不存在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传达爱的信息,让学生获得爱的力量。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的耐心和关心就更显重要。一个忽视学生心灵需求的教师,不可能产生教学的共鸣。

爱的语言是赞美。赞美是语言的钻石,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渴望他人赞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赞美不仅能鼓舞人,还能改变人,成就人,因此教师最不能吝啬的语言就是赞美。一个不善于赞美的教师,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教师的第三个讲台功夫是智慧。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门艺术,要完成教学任务,除了依靠教师的态度,还要依靠教师的能力和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为三种能力:一是预设能力。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围绕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环节,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能力。二是执行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预设之外,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关键能力,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智慧源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是有了知识的储备,就可以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教师必须是一位学问家,必得拥有广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智慧源于经验。经验不等于智慧,但是有了经验的积累,就可以实现从经验到智慧的提升。教师必须是一位实践家,必得拥有丰富的经验,在教学中能够纵横排阖,左右逢源。

智慧源于反思。反思不等于智慧,但是有了反思的习惯,就可以从反思中获得智慧。教师必须是一位思想家,必得拥有深刻的思想力,在教学中能够把握本质,直抵心灵。

学生是否欣赏教师,就看教师的口才,学生是否爱戴教师,就看教师的情商,学生是否崇拜教师,就看教师的智慧。教师的精彩人生是在讲台上,教师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凭实力赢得学生的欣赏、爱戴和崇拜。

作者:陈建文

作者:陈建文编辑:董艳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