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路上,听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熟悉的旋律,思绪纷飞,感慨万千……
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当理想成为现实,这其中的欣喜,无语言表,只可意味……
从2005年踏上三尺讲台一直兢兢业业。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感觉当老师是何其的幸福!
2016年从普校转到武冈市特殊学校后,才知道,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原来都是有人负重前行!这世上还有这么一群折翼的孩子。永远记得第一次踏入特校大门的场景;一群孩子们无比热情的跑过来围住我:“奶奶……阿姨……老师……”亲切的叫着,我有那么老吗???看着孩子们那热切、期盼的眼神,真的不忍心不应他们。看到这一群无辜的星星的孩子们,感觉天使的翅膀断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进特校工作前有两个月暑假时间的缓冲期,在这段时间里曾踟蹰、彷徨、忐忑过。担心专业不对口,课怎么上?担心和学生沟通不了,不会手语怎么办?也曾好奇和憧憬特殊学校的课是怎么上的?现已到特校工作已两年有余,感慨万千。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其中的心酸与喜悦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特校的工作琐碎、繁杂、累、烦人,但更多的是有我们的小快乐。
记得刚进特校时,我担任培智一年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并兼任聋班律动课。班上孩子们情况复杂:有聋哑、智障、盲生、脑瘫、肢体残疾等。年龄跨度大,个性差异也大。聋哑孩子大部分伶俐可爱,接受新事物也快。盲生头脑灵活,学习认真。培智生就情况复杂了:轻度的多动,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破坏力超强……如夏威、邱松、周雨露等,不是扰乱课堂纪律就是影响其他同学;重度的如左懋杰,戴语轩等,行动不便,需家长陪同;还有就是“中度”的,时而乖巧,时而调皮,整个课堂就是个“大杂烩。”面对这一大摊孩子,真不知道如何“下手”。教的知识,今天读的得哇哇叫,明天全都忘记了。当时我着急啊,焦虑啊,这样子,该如何是好?
好在学校领导,老师都特别关心,耐心指导。他们一再安慰我要慢些,慢些,没关系。对于这些孩子啊,要慢慢来,就像牵着蜗牛在散步……为此,校长还组织了全校老师教学比武和经验交流。再反思自己,回过头来想想确实不易。比起普校的孩子,这些孩子需要的是慢教育,慢步伐。静下心来,静待花开。真的有惊喜:如廖承鑫,先前是送教上门学生,后入校学习,从不会说话,有时还会尿裤子,直到有一天课堂上突然喊出了“老师”二字,那份惊喜,无语言表。接手培智班两年以来,小惊喜不断:如周嘉仪会自己进教室啦,不用老师去哄、同学去抬去拉了;邱松、钟朝、王海银等,会写名字啦;会数数啦……会识字了……会唱歌跳舞了……。看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真的很欣慰,所有付出都值得。
正如校长的口头禅: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确实!曾和同事调侃:当老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在特校这“三心”必要。且小爱不行,得大爱出马!没有大爱,无法胜任。正因为有了大爱,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每天早晨,一进校门,孩子们是飞奔而来“老(西)师……老(西)师……”热情的拥抱,提包的提包,拿伞的拿伞,推的、拉的、抱的……直到送进办公室,再去迎接下一位老师。那份雀跃,真有种错觉自己是“皇后”。
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这些孩子们虽有缺陷,但他们是幸福的,快乐的。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能在学校上学,但是还有一部分重度残疾的孩子们,因为身体种种原因不能来校学习,定为送教上门学生。
没入特校之前,素不知有这么多残缺的孩子。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像秦桥的孙玉银,荆竹的姜烨同学,送着送着,再去时已告知人不在了。太多的感伤与沉重,愿天堂一切安好,健康幸福。送教路上,看到那些渴望的眼神,有太多太多无奈。一个眼神可能让你忆念一生。两百多重度残疾孩子的遭遇和送教感悟,说上三天三夜恐怕也说不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一直是个路盲,分不清东西南北。自从送教以来,走遍了武冈各大乡镇,大部分村落,跋山涉水,风雨无阻。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四季更替,我们一直走在送教路上。看到学生和家长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再苦再累都值得。情况稍好点的不多说。分享一下特殊案例;如晏田盲生廖香兰,先天失明,小姑娘长得活泼可爱,乐观开朗,普通话说得顺畅流利。喜欢唱歌,音色很好,天使吻过的嗓子。家中姐弟三人。爷爷奶奶年纪大,爷爷常年患病,家庭困难。我们老师去送过教之后,她就记得老师的声音:“你是上次来教我的那个老师,我记得你的声音哦。”后回校跟校长反映情况,校长排除万难,当场拍板:“这学期入校学习!”入校后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很开心。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正因她的乐观、坚强,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邓家铺的刘林芳;情况和廖香兰一样,先天失明,小几岁,长得乖巧可爱又漂亮。也喜欢唱歌,《粉刷匠》唱得极好,很想很想上学,通过送教上门,与家长沟通后放当地幼儿园随班就读,小家伙很开心很满足。邓家铺姚吉,司马冲陈晶晶等,肢体残疾,头脑灵活,最喜欢数学,坐在轮椅上、趴在爬行垫上算长方形周长……每一幕都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每次我们到他家时都会事先拿出作业:“老师,这是你们上次给我布置的作业……”邓家铺杜欣,龙溪张清,大田杨耿……拉屎、拉尿、洗澡,生活全需专人护理。喂饭不会咽,牛奶不会吸……全需爷爷奶奶家人一勺一勺灌。十多年如一日,其中的爱与辛酸,感动天,感动地,敬佩这些伟大的爷爷奶奶和家人的不放弃。唯有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
像熊梓洋、杨琳等等。家长不言弃,一直竭尽全力助其康复。家长坚强的意志,热切期盼的眼神,历历在目。纵然再苦再累再困难,都没有理由退缩。我愿是一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在送教路上,留下我充实有意义的每一刻。
自然之美莫过于花开瞬间,人性之美莫过于心中有爱。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别样的你。从此,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通讯员 管登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