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隆回七江采风随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都河周围三千亩金色稻浪,名不虚传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徐伍莲)10月27日,风和日丽。隆回县文联组织诗联和作协共计三十余名会员(老师),去七江镇采风。

路上停车干什么,四面八方的文友涌来。握手、微笑,自我介绍,不曾相识的文学爱好者,互相问好、切磋。看见刘伟珍来了,我非常兴奋,紧紧地握住她的手道“你来了就好,因为你是七江人,熟悉这里的情况,跟大家一起畅游家乡,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全国有名的建华少儿中心

从建华中心到望云山观景台,一路景色,令人神往。步入风景地,突感美景名不虚传。文人骚客携手同行,先深入十里山书屋,听欧阳恩成老师讲故事。再进美智丹皮具有限公司巾帼扶贫车间,问询正在裁缝的妇女们,个个露笑脸。她们说按件计算工资,既能拿工资养家糊口,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家乡创业真好。第一次来到金塘村光伏发电场地,大家啧啧称奇,了不起!七十三岁的黄钶老师满面红光,笑谈今朝乡村振兴。正在一家养猪场旁边,老板娘和一位老人看到我们,主动打招呼说“你们好!可以来这里来看看。”随后,袁老师告诉我,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边上栽种的是核桃树。我守在县城很少出门,以为核桃都是外地出产的,没想到我们隆回七江也有核桃了。此时,县文联主席黄胜男肯定地告诉我,是的,这就是核桃树,已经挂果多年了。

随后,大家坐车来到天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果蔬种植服务基地。走进果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果树和果子都叫不出名字,一抬头看见葡萄架上郁郁葱葱的葡萄藤,却不见葡萄,果园里的专家告诉我们,这是高山刺葡萄,已经成熟的葡萄都上市销售了,所以很少见到。有一位男老师发现了一两串葡萄,我们马上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生怕没有拍照又不知道是什么了,不得不怪自己“身在闺中不谙世事”,下决心今后要多出去走走。只有虚心向大自然学习,向各行各业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农科院教授讲解生态农业

坐车、下车,抬头向前看到几十个台阶却看不见上面是什么,左边绕道而行,来到台阶上的平地时,才知道这里是七江镇高家易地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只有一层高但装修别致的房屋呈现在我们面前,大门和窗户都是用不锈钢制作的,非常精致又安全牢固,外墙都是浅黄色和白色,淡雅而靓丽,还有周围的绿化地带,跟城市里的小区没多大区别。当刘镇长亲自带领我们走进一户贫困户家里时,我切切实实感到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已在七江镇落地生根,让贫困户不仅走出了“穷窝”,而且安居乐业。贫困户家里不仅喂养了鸡鸭,还收获了很多红薯、南瓜。有房住,又能自食其力,脱贫致富的典型就在我们眼前。贫困户不仅笑脸相迎我们这些观光采风的人,而且万分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实施的异地搬迁帮扶。

父女情深

十一点多钟,我们来到七江镇人民政府办公楼前,看到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勤政为民、朴素务实的刘镇长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为我们安排了工作餐。趁未开餐之前,在一个办公室内休息一会,请黄钶老师讲故事。他向我讲述了他创作小说中关于他在湘乡等地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一段经历,感人至深。他退休之后,依然坚持每天在电脑上敲打文字2000字以上,一部部动人的“小说”在他的辛勤耕耘下,陆续与读者见面。对比一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手机不离手,可是能坚持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吗?在敬佩黄老师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黄老师一样不仅爱好写作,还要坚持创作出好作品来。

两位七八十岁的老师在一起笑得多开心

下午大家边走边看,看了双桂村的欧阳公祠及长寿亭、隆回县富惠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双桂龙狮武术馆、四都河周围三千亩金色稻浪、隆回县守拙园、湖南泓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望云山风景、棉花村碳花舞等。欧阳公祠已成“双桂小学”,与“长寿亭”遥相呼应,欧阳后代人才辈出,这里的双桂龙狮武术馆就是欧阳习发办的,就近读书的孩子们节假日常在这里从文习武,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美德,也强健了中华儿女体魄。这里群山环绕,溪流欢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隆回县富惠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在这双桂村的山里,勤劳的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出了玉米、红薯等杂粮,也养殖了成千上万的蛋鸡,让土生土长的“啵啵蛋”成了县内外家喻户晓的品牌,营养了父老乡亲,香甜了千万家庭。

来到我们熟悉的水南溪老师老家院子,沿着四都河看风景。四都河周围都是稻田,正直晚稻成熟时期,黄灿灿的稻禾在微风中摇曳,形成层层稻浪,有谦虚低头的,也有昂首扩胸的,但都是胸有成竹的“稻禾”,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站在稻禾和四都河之间的小道上,往任何一方看,都是美不胜收的画面。河里有悠闲自得的鸭子在戏水,河边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河水清亮,没有任何塑料垃圾,只有河沙、卵石、鱼虾……来这里采风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摆出各种姿势,留下美丽身影,久久不想离开……

开大巴车的司机在等着我们,走在前面的老师呼喊着:“快点,快点,还要去几个地方看看。”

著名的书法家水南溪书写的“守拙园”三个字刻在一块金黄色的大理石上,大理石立在那里,不用谁解释,我们也知道这里就是“守拙园”了。一边走当地人一边跟我们介绍,这里栽种了什么树、什么花、有多少颗、花费了多少时间、投入了多少资金。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行只能是走马观花式参观。转一个大弯,出门口的时候,园内百花齐放,肖伟群老师特意让我们女同胞站在花丛中合影,并说“只有女同志可以踏进花园,男同志不可以进去,千万不要碰伤了这些娇艳的花朵。”再流连忘返,也要说声“拜拜”,要想多知道一点“守拙园”的花事,就记住“守拙园”老板娘的电话和名字吧——阳掌珠,这里每一棵树每一片花都是她的宝贝,像珍珠一样捧在她的掌心。

今天要感谢的还有司机和大巴,我们想到哪里去,他就把我们带到哪里。走进湖南泓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我惊喜地跟同行的老师说:“这里比隆回县城我曾经看到过的制米厂大多了!”是啊,这是省级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是位于隆回县的七江镇内,肯定比没上规模的制米厂大多了。

最后一站是棉花村,夜晚观赏了炭花舞。大巴车一停,老师们陆续下车,争先恐后地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棉花村的坐标就在这里。这里溪水悠悠,村道弯弯,到处是一派文明卫生的景象。棉花村的村民们,笑意浓浓,在家门口观看我们如何采风。在棉花村活动中心前面合影之后,我们乘车蜿蜒而上,到达望云山半山腰停下,再往下走、上攀“观景台”。在楼台上往四周看,看到了望云山顶上迎风招展的风电站——风车在不停地转;看到了山峰之间错落有致的梯田;看到了藏在山中的“别墅”式农家;看到枫叶红了、松树挺拔、翠竹葱绿、百花烂漫;看到了站在观景台上老师们的一张张笑脸……

眼观乡间巨变,心会民俗风情,趁太阳西下之时,原路返回,途中有人喜拍落日余晖,一脸灿烂,就像十几岁的少女。


作者:徐伍莲编辑:房兴(实习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