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交警在执勤执法时,经常面对交通违法当事人,遇到个别违法驾驶人拒不配合的现象,常见的是强调客观原因,打电话找关系出面讲情,不出示驾驶证或行驶证,有的还讽刺挖苦,恶语相加,有的甚至辱骂撕扯,对执勤民警进行身体伤害,既挫伤了民警的执法积极性,又影响了警民关系。
那么,面对当前纠正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如何解决和减少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除常见的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法律法规意识外,我结合本人25年的交警工作实践,认为应该将违法驾驶员当客户,当亲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执勤执法艺术,以减少交警和违法驾驶人之间的矛盾。
一、调整心态、开心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交通警察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直接的管理者。指挥、疏导交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直接和驾驶人、交通事故当事人或家属进行接触,常常受到不理解、不支持配合或唾骂,工作环境在街道或公路上,受到风吹、雨淋、日晒。许多业务工作,往往都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紧密相关。交通警察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调整心态,文明执勤。
(一)交通警察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交通警察在查处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抢救伤员、进行调解、打击车匪路霸、特别是处理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目暏血淋淋的场面、伤者亲属的哭泣、当事人的要挟等,往往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付出很多的心理能量。
2、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具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思潮和诱惑的健康心理,才能够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
3、在处理上下级、同事、朋友、夫妻等人际关系时,需要调合各种矛盾,解决问题,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交通警察应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能力;有稳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识,能够抵御错误干扰和各种诱惑,能够慎独与自我净化;有宽大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高物发展变化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交通警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具有勇敢、坚定、大胆、果断、顽强、乐于奉献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点。
(二)交通警察应当注重培养调整心理素质
1、培养良好的心态。交通警察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在心理上常处于紧急状态,持续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会造成精神上的疲劳,使工作效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疾病,不良好理会导致的疾病。要正确对待已发生的种种现实,应采取有效方法,关于适应复杂的环境,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忧则伤身,乐则长寿”,要培养“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三乐精神,学会自我珍重,努力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
2、正确对待紧迫感。少部分民警由于年轻时耽误了学习,参加工作后,建树不多,大多有紧迫感。为了更好适应新时公安工作,有的业务时间进行自学,或进行短期培训,或参加函授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上比较紧,应正确对待这种紧迫感,因势利导,使其成为进取的动力,促人奋进。一定不要把紧迫感变成紧张感,应保持生活的节奏感,有劳有逸,有张有驰,以防早衰。
3、量力而行。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智力和体力应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部分交通民警,在参加工作十多年后,已步入中年,但这部分民警正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任务多,担子重,家庭负担大,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或凭匹夫之勇,急躁冒进,而应“有理、有利、有节。”否则违背规律,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抱着求实精神,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
4、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通民警因为工作原因,与全国各地的司机、群众、车主接触较多,在与人交往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是与职业有关的,同事间、上下级间的关系,应戒除“窝里斗”与“同行相忌”的不良习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与朋友交往,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若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将为世人所不齿。其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家庭是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
(三)交通民警应当克服不良的心理素质
1、虚荣心理:对自己缺少自知之明,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成绩、气质,并且在夸大的基础上与别人进行比较而产生错误结论,以致造成委屈、不公平、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情绪。有些人还会出现攀比,好高慕远,明明能力上、经济上、精力上达不到,还偏要“争口气”,硬做自己达不到的事,结果影响情绪。为了做好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交通警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同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消极依赖心理:过多地重视和夸大一些暂时性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强调工作上的问题对自己身体精力上的影响,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想做,往往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记忆力差,过于自卑,情绪上表现为“无可奈何”,经常有失落感。消极的情绪,依赖的心理,表现了容易对工作厌烦和彷徨的态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马马虎虎地应付工作,消极对待,信心不足、害怕困难、妄自菲薄、骄傲自大等都会成为消极、依赖心理的成因。
3、嫉妒心理:总觉得跟别人比自己什么都不如,对别人显露的才华,取得的成绩不服气,对别人被提拔重用不服气,甚至对别人的身段、外貌、服饰、打扮都会产生嫉妒,使自己的心理不平衡,情绪焦躁不安。所心,性格缺陷的人应该在处理日常事物的方法上作出改进,严以律已、善意待人。
(四)交通民警良好心理素质的技巧。
1、培养良好的品行。良好品行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君子坦荡荡、小人忧戚戚”,力戒奢欲。要克已奉公、遵纪守法、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另外,要注意不能光靠强制来压抑情绪,而应从解决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入手,调整认识,从根源上来调节。还有必要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手段,避免和减轻有害情绪。
2、有幽默感。幽默感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生活中我们总避免不了因沮丧、挫折、失败与不幸而致的心理失衡,但具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从生活中揭示或升华其中的喜剧成分,淡化甚至驱除不利情绪,化消极为积极情绪,从不满中分享到满足的喜悦。
3、常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福来到”。我们在执法当中,不要把违法驾驶员当敌人,而要把他们当客户,因为稍有不慎,发生纠纷甚至冲突,我们会失去执法的尊严。心理学家认为:充满喜悦的笑,是人的良好情绪的反应。笑是一种有用的体操,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让人愉快、乐观,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
交通警察在完成交通安全管理任务时,除了具备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适应新时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才能够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才能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思潮和诱惑,才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
二、讲究艺术、注重策略
一是文明执法,礼貌纠违。文明执法是对公安交警执法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给驾驶人的第一感观印象。礼貌待人,文明规范用语,注意说话语气,直接关系到交警在驾驶人心中的接受程度,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自觉做到“四在先”,即敬礼在先、同志在先、请字在先、微笑在先。驾驶人就会被你的文明和礼貌用语所感动,即使有再多的不满意也难出口,心中的怨气会相对减少,也为交警的下一步顺利执法打下基础。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也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交警往往是以执法者自居,话语生硬不和气,行为举止不文明,致使一些驾驶人与交警发生争吵。如让驾驶人停车自己指挥手势却不规范,让驾驶人出示驾驶证,请您二字却听不到,绷着脸硬梆梆地甩出“把证拿出来”几个字,让人听了不舒服,本来愿意接受处罚,听了后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是交警执法的大忌。
二是宣传解释,耐心细致。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实施很多年时间了,但对其具体内容和条款,违法驾驶人往往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难免对交警的执法产生疑虑或不满,甚至担心交警对自己处罚过重,是交警有意和自己过不去。如果此时交警简单一罚了事,势必引起违法人员的更多猜疑和更大不满,给交警执法带来更多更大的阻力,甚至引起矛盾激化。这就要求交警在执法时,不能一罚了之,对那些比较难缠的违法驾驶人,多做耐心细致地宣传交通法规常识,讲清依法行驶的重要,违法行驶的危害,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增强违法驾驶人依法文明安全交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其明白交警处罚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是对社会的负责,是对安全的提醒。对于被处罚的违法驾驶人,交警要做到“四告知”,即告知违法行为、告知违法后果,告知违反条例,告知处罚金额。
三是避让发泄,教育劝导。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处罚与被处罚本来就是一对矛盾,被处罚的人心理都具有一种抵触情绪,特别是个别情绪爱冲动的驾驶人,当交警处罚时,就会火气大,控制不住情绪,甚至说一些过激或难听的话语,如果此时交警不冷静、不事先作好心理准备,不忍不让,就可能会使双方对立情绪加重,使正当的执法活动受阻而难以进行。所以,交警此时应进行“冷” 处理,暂停处罚,任其把心中的不满都倒出来,通过发泄,使其把火气降下来,让其冷静下来,再运用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处理违法,这样可避免矛盾升级。此时交警要做到“四温和”:心态温和不激动,口气温和不强硬,用语温和不伤人,动作温和不粗暴。
四是讲究语言艺术,避免冷硬横推。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执法活动,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向驾驶人表述出来,效果会大不相同,态度“冷、硬、横”,不仅不能使驾驶人惧怕,还会使其难以接受。这就要求交警在执法活动中,多一些人性化管理,讲究注重语言表达方式,在温和的表述中不妨多一点幽默、风趣。比如交警遇见正在路边乱停的车辆,在纠违时可微笑地对驾驶人说,你可能太累了,但停在这里不是休息的最佳场所,回家睡一觉后再开车会更好更安全,还可以作一个好梦;遇到冲关闯卡的驾驶员,在拦截成功后,他已经是死菜了,你就不要发气,要调整心情,满满修理他,可以幽默地说“歇息一下,急什么?”使驾驶人在你的幽默中增进理解,减少心中的不快,主动配合你的处理。
总之,交警在执法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还很多,大家在工作中注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只要我们每个交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热情服务,文明执勤”的思想观念,在执法中端正执法态度,坚持文明公正执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培养提高自身的修养,把握好执罚尺度,热诚、真诚对待执勤执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能够合理妥善的解决在执法过程中与违法驾驶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通讯员 陈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