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仁人先贤思想精髓的结晶,历经几千年的锤炼与印证,既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总结,更是不以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轻易改变的真理。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要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锻造提升自身人格修养。
一、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贤们无不极为重视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锻造提升。《大学》认为,“明德”是崇高的道德境界,为人之道,德为根本。当今社会,传统思想道德遭到极大的挑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人民教师,只有时刻加强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的修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代圣人先贤都十分注意德的树立和培养,注重每日“三省吾身”,以达到至善至仁的境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期望,一言一行都必须遵纪守法,从严要求自己。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历代先贤都特别推崇民本观念,时至今日,这种民本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是要牢固树立廉洁从政从教的思想。清正廉洁,是历代先贤和仁人志士竭力追求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境界。“公生明,廉生威”,唯有廉洁从政从教,才能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础,形成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凝聚起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的民心和力量,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和教育事业社会向前发展。
二、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树立远大志向
《上蔡语录》中说:“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人生志向的确立,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信于仁,游于艺。”有志于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好自己所肩负的每一项工作,这既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人民教师的本份,也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勤勉学习,在提升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老师要勤勉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要努力汲取工作实践中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思路。要把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争创一流的重要责任来落实。另一方面,要忠诚履职,在追求人生奋斗目标上下功夫。要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为人民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尽力,为国家作贡献。
三、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建功立业
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都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目的是学以致用,为时代建功,为人民立业。为此,一是坚持敢于当担,不断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教师,要敢为人先,敢于当担,善于破解难题和困局,敢于奉献,在复杂的社会、人际环境中不断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的创造力。古人曾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和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和事业概莫能外。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升工作的公信力。公平正义是历代先贤倡导的理念,也是当今社会治国安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党员干部人民教师,必须秉持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公平,匡扶正义,严格依法办事从教,真心为民为学生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与学生及家长,提高党和政府及人民教师的公信力。(通讯员 郑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