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习惯

【时间:2018-01-10 09:1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我曾多次对老伴说,假如家里起火,我又不在家,请你首先奔入我的书房,救书要紧。其它物件烧了,只要有钱,就可以置办。唯有书报,特别是我读过的,要保存的资料,要是烧了,想复原,那就不可能了。有的书如《毛泽东选集》,反反复复看了多次,特别是其中的《矛盾论》《实践论》等篇,我还做了相当多的笔记,重要的地方,我做了圈圈点点的记号。这是我的一种难以改掉的读书习惯。

1955年5月,领导来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宿舍检查我们学员的学习情况,绝大多数学员都在看机械作图的资料,唯有我与众不同,我在看记的文学笔记。领导大为惊奇:啊,你在看这个,要当作家吧!我并不害怕,口里不敢说,但心想:正中下怀。几经周折,在复员回家的火车上,我就思考:回到家里干什么?考普高,没钱交学费,只有考师范,课外可以多读政治的、文学的大部头作品。果然,如愿以偿,武冈师范图书室的书,读不完。公家的书,只能读,不能记,不能画,“老实守约”为本,但我记下了其中的优美词句。后来,用我妈给我做棉衣的钱,买了《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我就在书的上下天地、字里行间写下我的心得体会。这满足了我课外阅读的需要,给我尔后的语文教学与文学创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一个“花甲”,我不知看了多少书,记了多少笔记。有次,一中的肖和平老师走进我的书房,一看我的两扎笔记本就说:把它整理出来,不知要出好多书哩!现在,82岁的我,还是外孙打灯笼——照旧(舅),看到美文,照例读,照例记,照例做记号,有时感慨系之,就写起心得体会来,甚至写起打油诗,以表附和之情。

前年,《邵阳日报》发了我的《收藏的甜头》。知我者,如黄桥镇老年大学的负责人袁非池先生对我说,你的大作《收藏的甜头》我收藏起来,要给我的子孙后代看哩!

任何事,成了习惯改也难。最近,看了《人民日报》的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就在标题后批曰:“此社论非一般:读之启我思绪;不忘历史,以国之名,祭奠死者;以尊崇之心,珍爱和平;以民族之心,矢志复兴,迎来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读了《邵阳日报》上汪翔先生的不少文章,总觉得他的大作出手不凡,原因何在?这次读了他的《恒兀兀以穷年》才明白过来,他读的书比我多得多。佩服之后,只有老老实实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会聪明起来,写作才会出彩。写出的文章不能发表,怪谁?只能怪自己读书太少,缺乏必要的文采,“言而无文,不能远行”嘛!

在市报与省报上读过邓跃东同志不少作品,可喜当年我的学生比我写的要好得多,现在他做我的写作老师,当之无愧。这让我想起几次学生邀我参与他们的聚会上我讲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总比前人强”是真心话。幸喜如此,社会才会长进,才会发展,这是客观规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加入了市作协;2013年6月,我加入了省作协,之后的12月,我出版了第四本书《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来又出了第五本书《我的追求我的爱》,之后又忙于第六本书《生命不息读写不止》的准备工作,可谓老习惯难改。莫言说过,作家的职责就是写作。“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这也是我的追求我的爱。至于加入中国作协,因为人老了,恐难实现,但心向往之。(肖尊凡)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俊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