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中国历史书,有时真的感到奇怪:貌似强大的农耕文明怎么就老是被落后的游牧文明欺侮呢?这里面,马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马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资源。
再没有比马更神奇的动物了,身为六畜之一,马既能耕作,也是古代最迅捷的交通工具,广泛出现在运输、商旅和军事领域。当年汉武帝为了得到西域大宛的汗血宝马,不惜劳师袭远,发动了一场战争。宝马是得到了,但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却大打折扣,他浪费了太多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如果没有后面的昭宣中兴,西汉王朝很可能会随汉武帝一起进坟墓。
秦的兴起,就直接源于马。秦人的祖先叫非子,是专门给周王养马的,由于马养得好,周王一高兴,就封了非子到秦地为诸侯。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平王被迫东迁,秦襄公护驾有功,平王就开了张空头支票,把被犬戎占领的西周故地封给了他。秦国后来独霸西戎,进而统一中国,建立秦朝,说起来都得感谢马啊。
接下来的汉朝也和马息息相关。刘邦打败项羽,本来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不料在白登山被强悍的匈奴骑兵围困,被迫以和亲为代价与匈奴讲和。为什么啊?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民生凋敝,马这种重要的战争资源更成为了稀缺产品,刘邦和大臣们上朝都只能坐牛车,这怎么能和身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相比呢?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蒸蒸日上,马的产量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汉武帝拥有两位善于骑兵作战的天才大将——卫青和霍去病。这样,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汉朝的“马”终于超越了匈奴的“马”,战争的天平理所当然地倾斜了。东汉更是彪悍,几次大战,把北匈奴赶得远远的。汉朝“马”彻底战胜了匈奴“马”。东汉大将马援有句豪言壮语,叫“马革裹尸”。
魏国和随后的西晋,能够战胜蜀汉和东吴,很重要的原因是魏晋拥有战马的产地。这种优势一直持续,隋朝作为北朝的延续,也最终结束了南朝。到唐朝初年,历史惊人般再现,唐朝对突厥,再一次农牧文明的对决。唐朝比汉朝幸运,他们面对的是分裂的突厥,而唐太宗家族本身就出身于有骑兵作战传统的关陇集团,李靖、李勣两位军事天才,唐朝“马”继续胜出。
接下来的宋朝,对垒北方的游牧民族,无论是强大的契丹(辽)、金和蒙古,还是不算强大的西夏,都是胜少败多。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宋朝几乎没有了牧场,没有了牧场,就丧失了战马,屡战屡败就不足为奇了。蒙古和元朝的兴起,则直接得益于蒙古马。蒙古马虽然矮小,但耐力却极好,具备长途奔袭的潜力。蒙古骑兵能横行亚欧大陆,蒙古马是最大的功臣。后边的明朝也许算个特例,但接着又走了老路,被满清的八旗铁骑打得满地找牙。
马啊,真是神奇的动物。不由得想起唐人李贺的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那被踏碎的何止是清秋啊,还有那些零落满地的“历史的碎片”。(古傲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