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别开生面的梅山山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梅山文化区域的隆回,尤其县北一带,山高林密古树参天,民风纯朴,行走山道之上,偶尔能听到婉转悦耳的梅山山歌。

“山歌无假戏无真”,梅山地区的歌谣,丰富多样,古朴原始,既有知识歌、仪式歌,也有情歌、传说歌,还有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锣鼓歌,师公傩愿时唱的傩歌——长工歌等等,不一而足。从演唱的形式来说,有单人唱,两人对唱,集体对唱;从演唱的句式看,大多是七言句式,讲究尾字押韵;从腔调来说,分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和低腔山歌三种;从演唱时的音乐旋律来说,有的高亢如鹰击长空,有的低沉如泉鸣出涧,有的缠绵如秋蛩泣露,有的欢畅如乳莺出谷。下面选择整理几首锣鼓歌、长工歌,让大家一窥梅山山歌风采。

锣鼓歌

旧时,在隆回北面的梅山区域内,山多耕地少,为了生存,长年挖山开地。在艰苦的劳作当中,人们用唱歌来消遣助兴,以后逐步发展成锣鼓歌。演唱者一人就可,脖子上架一小鼓,右肩斜背一小锣,边唱边打边敲。其音乐旋律高亢奔放,热烈激奋,抑扬顿挫,乡土味很浓。演唱者运腔自如,多用高八度假嗓来唱,每首末尾都要喊声“哦呵”!锣鼓歌的程序是,首先请土地神、中间随机应变,可表扬好人好事,讲故事、劝世人,最后送土地神。

20世纪70年代中期,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隆回七江乡杨家村开了四十亩梯田,群众干劲十足,热火冲天,其中的锣鼓歌更是鼓舞人心。当时,开垦祖山背的梯田,出的是集体工,劳动场面壮大,全村二三百劳力齐上阵,两三个唱锣鼓歌的老人放开嗓子开唱:

“一下锣来一下鼓,打锣打鼓来挖土。土地公婆你莫怪,我今挖土作包谷。哦呵!哦呵!哦呵!日头出来四山黄,大家不要夸牙腔。一天要记十分工,日头不等唱歌郎。”

锣鼓师热情洋溢,意气风发。鼓声好似战鼓,歌声就像冲锋号。这时,锄头就像雨点落下,担担子的你追我赶,喊声、笑声、歌声在山谷内回荡。

此刻,锣鼓师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不失时机地赞扬:

“春霄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大家干劲铆得足,脚冒停来手冒停。锄头挖土翻得快,好比戏子划流星。担土不管轻和重,一担尽是二百斤。多开田,多打粮,丰衣足食笑盈盈。”

到了傍晚收工时,锣鼓师还要边打锣鼓,边唱《送神歌》:

“红脸黑须关云长,手执钢鞭好风光。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声斩蔡阳。天上菩萨归天去,地下菩萨走茫茫。本境城煌归庙去,土地公婆冒当坊。”

唱了送神歌后,大家欢声笑语地走向归途。

长工歌

长工歌,又称《十二月长工》歌,在师公的摊戏中,为扮演挖路郎君的人所唱,内容深刻,感染力强。长工歌主要刻画了老板的小气刻毒,叙述了做长工的苦楚,反映了旧社会底层劳动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阵敲锣打鼓之后,一个扎头巾带小面具,穿红褂子,背驮包袱的小郎君来到堂屋中唱道:

“正月有个正月中,背起包袱来写工。三来两句写成了,手拿文笔落纸中。二月有个二月中,背起包袱来上工。我在主家三餐饭,丢去妻子在家中。三月有个三月中,三月阳雀叫咚咚。一来催起的春早,二来催起老长工。四月有个四月中,四月秧济青条冲。请起几个莳田手,打垅还要我老长工。五月有个五月中,龙船花鼓响咚咚。想要看点花鼓戏,又怕耽误紧时工。六月有个六月中,六月日头像火红。老板打起黄油伞,长工戴起烂斗篷。七月有个七月中,七月蚊子叫咚咚。老板挂起纱罗帐,蚊子咬死老长工。八月有个八月中,八月禾济黄条冲。请起几个打禾手,担谷还要老长工。九月有个九月中,重阳美酒桂花香。只有蒸酒陪朋友,哪有蒸酒陪长工。十月有个十月中,十月就把田来冬。油菜麦子齐出种,犁田担粪老长工。暇月有个暇月中,暇月雪花飘条冲。老板烤起白炭火,舂米还要老长工。腊月有个腊月中,老板杀了过年肉。耳朵舌子老板呷,长工两块老肥肉。”

挖路郎君唱完,把锄头一扔,大喊算数!算数!另一师公说:工钱你老婆领回去了。挖路郎君走到一个年轻嫂子面前问:老婆,工钱你领了回去吗?引得哄堂大笑。

总之,这种古朴的歌谣,一直陪伴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教育、娱乐和陶冶情操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显示出民间文艺多方面的特殊社会功能。(赵云辉刘期贵)

作者:赵云辉 刘期贵编辑:罗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