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在“生死”的问题上,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可以说是“万物造主,人人平等”。
仔细探究“生死”,颇为有趣;趣在人生一世,生时喜听假话,死时亦喜听假话,真可谓“终生喜听假话”。
在生时,人们愿意听假话;对于死后呢?人们也愿意听假话。人死如泥,这是客观现实;然而人死后,来吊唁者往往祝愿死者“安息”“永垂不朽”。人死,还晓得安息么,还永垂不朽么?那是对活人的安慰而已。
曹雪芹说:“假做真时真亦假。”表面上看,是道出真与假的辩证,实际是道出了生与死的辩证。不是吗?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岂不是“生做死时死亦生”?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精神是多么重要!这精神,来自于真实;因为有假,人们对真是弥足珍贵的!看淡人生,第一要义,是求真。
其实,生与死之间,就是我们在人间逗留的时间,也是我们的阳寿;在有限的阳寿里,我们为何不真真实实、潇潇洒洒走一回?
对于生死,是没有预见性的;谁能在未出生之前,料到哪一天生?谁能在生时,料到哪一天死?因为料不到自己的生死,活着才有动力。倘使一个人能料到哪一天一定会死,人活着也没有趣味了。因为人生有着许多“未可知性”,所以人生便有许多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往往很多,然而能实现的却不很多。因为梦想多,活着有动力;因为梦想实现得少,所以才有痛苦有迷惘;因为有太多的痛苦和迷惘,所以对成功有着渴望。因为梦想实现得少,而人们对成功又有强烈的期待;于是就有了“心想事成”的祝愿,其实,谁能“心想事成”?人的一生,“心想事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谓“心想事成”,大都也只是美好祝愿而已。人的一生中,倘使有那么一两件“梦想成真”的事,那是弥足珍贵的!
由此可见,人生的过程,无非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体验希望与失望,体验成功与失落,体验喜悦与痛苦;此等味道,大约就是“人间烟火味”了。一个人,倘使没有这些体验,那岂不是妄来人间一回?
看淡生死,珍惜过程,活好当下,让快乐在心间流淌,这也是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罢。(黄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