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谈孤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灯初上,夜风轻抚。孤独悄悄的爬上了心头。

想起了前两天在长沙与最得意学生畅聊。他说:“刘老师,在高考前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更不知道什么是钢琴,只知道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练琴是一种享受,每天练八九个小时的琴从不觉得累,也不觉得孤独,反而很享受。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回来这两年,很少做到每天练4个小时琴。”“为什么?”我反问。“忙。学生多课多,另外很多比赛都邀请去当评委。”沉默数秒后接着说,“其实这都是借口,一个人坐那练琴太孤独了,练不到半个小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的动态,点点赞,有时候忍不住还要和朋友搭讪两句”。“六年前,没有微信也没有朋友圈,其实你比现在更孤独。但你不觉得孤独,因为你品味了那份孤独。”我说道。

次日,回来的路途上在想:每天有多人独坐电脑前对着QQ上或隐身或闪亮的头像,却又找不着说话的人?又有多少人喜欢把自己即时或喜或悲的心情配上图片发到空间里,盼望着大家来围观和留言?又有多少人在不停的刷朋友圈,同时也在不停的发朋友圈,点赞的同时心里也暗喜他人给自己的赞?每又有多少人会约上朋友一起打网游,沉溺在游戏的狂欢中,这不正印证了网络上那句:“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生活的孤独又何止是对社交软件的依赖,对手机的寸步不离!家,升入水泥森林的半空中变成了一个门牌号,岂不孤独!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充斥我们的生活,彼此不再相信,怎会不孤独!两个人睡同一张床,两颗心却在平行线上,能不孤独!没有小伙伴的孩子们在游乐园里各笑各的,各乐各的,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孤独!……或许这是一个伟大的孤独时代吧!

其实啊!天下凡人皆孤独,唯有品孤独的人不孤独。看看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作品哪一个不是在孤独中写出来的,没有孤独,恐怕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孤独,可能就没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没有孤独,也就没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没有孤独,更没有柳完元的千古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因为作者在孤独中品味孤独,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夜深人静了,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沙发上,细细的品味孤独。(醉墨莲)

作者:醉墨莲编辑:罗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