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庆府辖境域内,有“铺”字的地名特别多。据有关地方志资料粗略统计,到清代光绪年间,宝庆府隶邵阳县、武冈州、新宁县、城步县、新化县,共有129个以“铺”字命名的地名。若将原属宝庆府治后于1977年10月划归娄底的新化县剔出,再将时隶靖州后于1958年改隶邵阳专署的绥宁县计入,今境内的“铺”字地名多达133个!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轨点,老地名则是历史的沉淀。这么多的“铺”字地名,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人文足迹和地情变迁呢?当今商业勃兴,许多人会认为“铺”指商店,用“铺”字命名的地方必定铺子多,并据此推论该地商品经济源远流长。笔者是80多岁的邵阳人,懂得油铺、盐铺、杂货铺等口头称呼的含义,但也知道商家褒称宝号,招牌上习惯用号、局、行、栈、馆、场一类字眼,其通常格式为在店主姓氏名字或吉祥词汇下标明经营项目,诸如永和金号、易恒春国药号、詹彦文墨局、瑞记典当行、悦来客栈、青莲菜馆、应时商场……并不用铺字。那种将“铺”字地名的形成仅限于店铺一说,有如往电灯泡上点火——其实不然(燃)。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驿传》载:“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宝庆府辖域宽广,在驿道上每隔十里设一驿铺,供递送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员歇息或换马,自然设的铺多,“铺”字地名也多。
设驿站供邮递的历史久远。早在东汉,昭陵县境设资阳驿(在今双清区东风路东山寺脚下)。此后历代经营,至元朝日趋完备。明代,宝庆境域增设邻湘驿(今邵东界岭)、洪桥驿(今邵东洪桥村)、紫阳驿(今隆回)、荆竹驿(今武冈)、都梁驿(今武冈市区)。各驿配有马匹,以供驿事。
晚清,以宝庆总铺为核心,沿着向四面八方辐射的驿道,形成了驿递铺递网络。正东经石井铺、兰江铺、雀塘铺、洪桥铺、山塘铺、双泉铺、黑田铺、白马铺、楮塘铺、长塘铺、金仙铺、邻湘铺入湘乡县界(今双峰华国),再经湘潭至长沙。偏东路经石桥铺、云水铺、甘棠铺、官桥铺、南市铺、皂塘铺、三都铺、檀木铺、黄桐铺、佘田铺、浆水铺、石湾铺至衡州境。东南经枫木铺、檀江铺、岩头铺、钖岭铺、塔岭铺、泉口铺、吊井铺、洞田铺至祁阳境。南路经山口铺、谷州铺、十里铺、花桥铺、石脚铺、五峰铺、田心铺入东安县界。西南经罗山铺、木兜铺、欧陂铺、黄塘铺、塘田铺、杨田铺、锉田铺、木山铺、油头铺、香溪铺、赤木铺、檀山铺、黄龙铺、白沙铺、杨溪铺至新宁县城,再经崀山等地入广西资源县界。西路经富盛铺、枫林铺、长阳铺、板桥铺、岩口铺、车塘铺、高田铺、雨山铺、兰桥铺、双井铺、土桥铺、紫阳铺、长水铺、古塘铺、黄桥铺、车岭铺、西桥铺、参塘铺、大塘铺、荆竹铺、桐木铺、斗溪铺、石羊铺、赤土铺、赤溪铺至武冈州城。清代武冈州含今洞口县全境和今邵阳县西南境,州城内亦设总铺,有磴子铺、山岚铺、高家铺、六家铺、邓家铺、名利铺、鸦槎铺、荫山铺等驿铺沟通。从州城总铺出发,南行经歧塘铺、船田铺、新安铺入新宁县境,或经沙田铺等地入广西兴安县界;西南行经惟塘铺、浪石铺、独力铺入城步县境。
从宝庆总铺出发,正北路经玉桥铺(今北塔区陈家桥)、长冲铺、石马铺、新田铺、白云铺、巨口铺、草鞋铺、牛山铺、龙溪铺、潮源铺、中原铺、石蹧铺、潮水铺、南烟铺、石笋铺、傅家铺、太平铺、罗冲铺,连接安化、溆浦等县。
还有冷水铺(神滩渡)、旱井铺、湾塘铺、崇山铺、峦山铺、栗山铺、龙洲铺、南田铺、专塘铺、拱桥铺、黄石铺、乐安铺、茅坪铺等铺名,不赘述。
驿道干线多用石板铺筑,方便行旅,也利物流。《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可见荒淫好色的唐玄宗,为满足宠妃食欲,竟动用驿道的驿站驿卒和快马,以接力方式日夜兼程地传送岭南荔枝到长安。驿道运输便捷,可承办皇差,转运贡物,自然也促进民间物流业的发展,使不少驿站演变成人口聚居点和商品集散地。宝庆府域最负盛名的有东路黑田铺,南路五峰铺,西路岩口铺,北路巨口铺。民国元年(1912年),交通部鉴于邮政网点逐年增多,下令将驿站和驿递裁撤。此后“铺”字地名犹存,有的发展成了乡镇驻地,有的衰退成了平常村落。今日上述四铺都成了建置镇。从前往返长沙必经的黑田铺,用牛皮制做隔水防滑的钉鞋业发达,后因现代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发展,致传统钉鞋业完全淘汰;更因潭宝公路和娄邵铁路取道楮塘铺,使楮塘铺迅速发展为全国第四的中药材集散市场,成了南国药都,改名廉桥镇,令黑田铺镇相形逊色。西路岩口铺已规划建怀邵衡快速铁路的邵阳市火车西站,依托其交通区位优势,可望打造成大邵阳乃至湘西南最大的物流中心,较之其他几个铺镇必将更胜一筹。(曾令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