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路弯又弯,路边盛开着映山红,映山红本是英雄鲜血染,英雄的名字啊,比映山红更鲜艳……”5月13日,在优美的山歌旋律中,我和几个年轻的记者一路山歌上南山,相约醉美映山红。
“树头万朵其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站在山顶远眺,那层层叠叠的映山红,既像熊熊燃烧的烈焰,从山底一直烧到山顶;又像奔腾飞挂的瀑布,从悬崖峭壁上倾泻而下,好一片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映山红。它们一团团、一簇簇,把这里的一道道山梁,一面面土坡,装扮得灿烂如霞,锦绣如云。那静如练、动如烟、轻如丝、阔如海、白如棉、平如镜的神雾时而起伏翻卷,如万马奔腾,时而白色茫茫,像被牛乳浸过,花白相间的南山奶牛在神雾中若隐若现……盛开的映山红与奶牛、神雾和蓝天白云、绿树山泉相映衬,显得和谐、生动、富有生命力,在天地间交织成一幅锦绣瑰丽的图景。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置身于浩淼的花海,我们各自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相机,把那一群群羞红脸庞的少女聚到了我们的镜头,把那美好景色刻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可以说,这是一片从未开发过的处女地,是魅力南山宝贵的旅游资源。置身花海,那迷人的美景,花儿的清香,相映成趣的鸟鸣,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间。映山红虽平凡,可从不嫌弃山贫土薄,挺着倔强的风骨,穿透石块崖壁,独自开放在悬崖深山,与树林为伍,同清风作伴,枕星光入眠,随晨光起舞,不惊不乍,却一样红霞锦灿,如诗如画。
人间四月芳菲尽,南山杜鹃始盛开。初夏的5月,是南山映山红绽放的季节,花期一般在30天左右。花型为五瓣花,一般是两到三朵并列盛开,花中有长长的红色花蕊,花蕊的尽头有深色的小圆点,好似一根根火柴棒飘荡其间。花色鲜红如火,花瓣酸甜可口。上自唐宋诗人白居易、杜牧、苏东坡、辛弃疾,下至明清杨升庵、康熙帝都有赞誉杜鹃花的佳作。大诗人李白见杜鹃花想起家乡的杜鹃鸟,触景生情,怀念家乡,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还有个优美而离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蜀王望帝王杜宇,是一个勤政爱民贤德的帝王。当时发了洪水,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望帝感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三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后世便说杜鹃鸟是望帝的魂魄所化。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
在我们城步苗乡还有一种说法,说映山红是英雄的鲜血浸染而成,不然不会那么鲜,那么艳!1934年12月8日,经历湘江血战的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途经南山,断后的红三军团一部在此地跟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胜利掩护红一军团9日攻占通道县城,几天后召开“通道会议”形成战略转折的“通道转兵”,而断后的几十名红军的鲜血洒满了南山……当地群众将红军遗体掩埋在长安营镇的中国杉树王附近。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南山映山红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大,每年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明年,你来吗?(饶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