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家有儿孙要陪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每天的上学和放学时节,校园到处游荡着无数的男女,那是来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的家长们。

这人群现在被人们称之为陪读。陪读之风起于何时,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近二十年才有的事。

据我的分析,家长陪读主要是处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清闲,反正没事做,送儿孙到学校,也是一种关爱;二是担心,孩子们到学校要过马路,安全很重要,牵着儿孙的手到了自己的家,才放得下心——现在的孩子们很金贵,安全重于泰山,不时谣言说哪里的小孩被拐卖或被偷去割了器官,孩子们只有呆在家里或进了学校,万一有了什么意外,在自己家里出现了只能自认倒霉。一旦在学校里出现,哪怕是因为放学稍微晚了点,也是可以向学校问责的……

现如今学生哪怕与学校只隔了一垛墙,家长们也会把自己的心肝宝贝送到学校门口,看着自己的孩子进了教室,才返回四散开去,进行着各自形形色色的生活。

这些陪读的以爷爷奶奶们居多,孩子的父母们毕竟还要外出挣钱养家糊口。如果是离学校三五里之外的人家,爷爷奶奶或父母们就会一大早起来,或做好早餐、或带着孩子们来到街上吃。把孩子们送进学校后,不是很忙的季节,他们一般就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里摆开了战场,或麻将、或字牌地玩乐,赢了的自然兴高采烈,输了的也不是很沮丧——现在的钱来得不是很艰辛,几十数百元的输赢,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就算是输惯了本钱,也可以向老板借了来扳本,借不到也会像阿Q一样站在旁边吆喝着助兴,总之,一定要等到孩子们放学之后才罢手。

陪读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以小学生居多。孩子们放学后在教室门口见到自己的家人了,“一看颜色便得知”,爷爷今天打牌的输赢了,孩子们会从他们的神态中准确地把握住——喜笑颜开的时候,会站在有自己喜欢物件的店门口站着不动,爷爷自然理解孩子们的心意,在得到孩子们回家一定要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也让孩子如愿以偿。

离学校十来里之外的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们在街上租一间小房子陪读,每天重复着早上送孩子、上午打牌、下午送孩子、督促孩子做家庭作业、做晚饭吃、晚上陪孩子们做作业、看电视这样的循环。

周日的下午到周五的下午,他们一般就是这么过,孩子们的生活就是从家里到学校,恐怕很少有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时空。

每周末两天的假日,孩子们也没必要玩得很开心,各科任老师会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孩子们去做。而家长们一般也要陪着,孩子们才不会信马由缰,与小狗小猫们打打闹闹,把心玩野了,一般是难以完成各科作业的。一旦如此,不仅在外打工的儿女们要责怪,老师们更会责备陪读家人的督促不力。

也有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会把孩子们放到补习班去补课。虽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办补习班,但这样的禁令在市场需要面前已然是苍白无力了,因为市场是随着需要而存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在这方面表现得很不吝啬,而陪读的家长们,为了省却照料的麻烦,更是欢欣鼓舞,至于其作用和意义,就不去做深层的考虑了。

因为陪读,孩子们的安全得到了确实的保障。放学路上与同学们一起打闹、在路边采野花的担心、到小溪池塘洗澡的隐患基本得到了消除,以至于我在布置了一道《放学路上》的作文题后,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句话“爷爷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回了家。”就再也没有了下文,更有几个咬着笔杆一节课写不出一个字——这更是令我欢欣鼓舞的事,让我省心了不少……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曾经问一位家长,为何每天都要这样接送,不辛苦吗?家长一脸的无奈:大家都这样,我也只能随大流啊!

看着他牵着孩子的手一步一步走向远方,我更是显出一脸的无奈,虽说是望子成龙,而如此的溺爱,也许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地成长着,但他们真的能成才么?(新宁县一渡水镇中心小学 蒋双捌)



作者:蒋双捌编辑:罗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