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还是回到了乡下。
他的同事,还有亲戚,都劝他在城里生活,可父亲不同意,办完退休手续,径直就回到了老家。
回到小山村后,父亲就和乡邻们商量,匀几小块地给他。他说,回来也没别的事,想种点菜,一来打发退休后的时间,二来可以吃上新鲜的时令蔬菜。
父亲虽然教了三十多年书,但那个时候,父亲只能算是“半边户”,因为我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后来的“农转非”母亲才转为“城里人”。每当农忙时,父亲总是回来帮母亲干些农活,所以,父亲也算是半个农人。
三四块边角沟旁的田,都被父亲收归名下,接着便是添置农具。于是,父亲放下教鞭,就拿起了锄头,开始在那几块菜园子划出新的线条,在土地上书写出别样的字符。
父亲像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精心呵护着园里的蔬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见缝插针地在每厢的菜畦里套种、间种了各种不同的蔬菜。
父亲的生活中,书占了很大部分。只是从前大都是《唐诗300首》《语言教学中的技巧》之类,现在多半是《蔬菜种植问答》、《农村养鸡技术》。于是,父亲菜园子里前茬蔬菜还没完全摘完,后茬蔬菜就像赶趟似的又开花又冒新绿,难怪乡邻都说,父亲不仅会拿笔,还会拿锄头。
自从父亲有了几块菜地,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他依然像在学校上课一样,每天都是按时下地、收工,种、锄、收,有条不紊地忙得不亦乐乎。即使是到了冬天,他也不闲着,把菜园子里残余的菜根清理干净,翻一遍地,让太阳晒着,说这样地才会温暖。
父亲的菜地收获越来越多。在布满绿意的春夏,隔三岔五就能收获满满一大筐新鲜蔬菜。瘦长的豆角,犹如唐诗般抒情地吟唱着;青青的芹菜,仿佛就是宋词中走来的翩翩秀女;红红的蕃茄,恰似当下山村甜美的生活写照……
父亲喜欢他的菜地,每每看见自己的汗水有了收益,笑意便写满脸颊。提在手里的菜篮子,装满的不仅仅是瓜果蔬菜,更多是一种喜悦。
一季季的瓜果蔬菜,一季季的青绿香色。父亲菜园子里的蔬菜越种越多,多得父亲母亲根本吃不完。除了送给乡邻,隔一段时间就会请村村通的班车给城里的我们带来一些。每每收到父亲带来的蔬菜,那种亲情喜悦比吃更有味道。
就是那几分菜地,在一场又一场的风雨中,化作父亲的魂和根须,像感知阳光一样感知着勤劳的父亲。
父亲的菜地,写满的是葱茏与绿意。(鲁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