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蒋剑云)26年前,1990年的秋天,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至一所乡下县属中学任教。
那一年不经意发生的一件事,后来证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孩子以后的人生。
记得那是深秋季节的一个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和一位同事坐班车进城(当时还没有双休日)。路过一片乡村田野的时候,只见当地农民们正在忙着秋收。我的同事扭头看着窗外,不由得感慨地对我说:如果我们当初不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现在只怕也和他们一样,头顶着烈日在田里打禾咧。
我们这次的随意交谈,被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听了,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多年后,这位同学原原本本对我回忆起了当时的一幕。他说,他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优异,如果不努力,考大学是绝对无望的。正是因为我和同事的那番话,才让他幡然醒悟,志存高远,从此刻苦用功,最后终于考上了大学。
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管是有意无意,还是主动被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过来说,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让正能量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也许,有些老师,上课充满了技巧,在学生面前,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可是,尽管他们竭尽全力,因为某一方面的缺陷,也不过就是给孩子一点可能性。但就是这点可能性,在学生眼里,也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可能不经意间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不容易,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更需要有智慧和大爱。当翻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最后一页,我掩卷深思了好久,56号教室的成功,带给大家相当多的思考。
雷夫老师正是一位这样的好老师。
看完这本书后,读者们会觉得,他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而是一位把教学当作人生唯一事业的教育家。一位让人钦佩的理想主义者。雷夫老师相当坦诚地和读者朋友分享了教师的痛苦,有时候还有莫名其妙的挫败感,但更多的,是我们很高兴地与他分享了欢乐与成功的经验。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列举了许多活生生的事例,这些远比空洞的说教要有效果。所以说,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因为它要点清楚,操作性强。当然,是人皆有错误,作为一个普通老师的雷夫,他也犯过很多错误。有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不断克服困难,摸索前行,争取不再犯错。
我十分喜欢卷首的那句话,认为值得每个老师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作为座右铭——As I am not a particular creative teacher, I decided to give the kids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 have to offer: my time(既然我不是一个特别有创造力的老师,我决定给孩子们我能够付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我的时间)。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反思:书中的很多实例,对于像我们这里偏远山区农村中学的教育来说,到底有可行性吗?雷夫老师采取的措施放到我的课堂,可行吗?转眼冷静下来一想,应该是可行的吧!不是因为我非常认同他的观念,而是因为教育是没有国界的,本质都是关于“人”的培养。
每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在心里想着这个宏大主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具体到雷夫老师,如何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从细微处入手,就是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主学习,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享受乐趣。
无论从语言还是事例来说,这都是关于教育的非常棒的一本书,越到后面,越让我有五体投地的感觉。雷夫老师把所有的困难描述得如此轻松——尽管是一些“轻松“的问题,但是雷夫老师的意志却又如此坚定,他为与56号教室有关的一点一滴都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金钱(掏钱为班级乐队购买乐器,为班级戏剧表演购买道具),真的非常人所能为也。
我自己做老师已经26年了,走过六所不同的学校,教学上的努力还是一直得到领导和学生的肯定的。但是,仔细一想,我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仅仅是在一直努力,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书匠”而已,我有自知之明,自己离雷夫这样的“教育家”太远了。爱,是教育的基础,信任,是教育的基石,一种好的教育氛围,既是老师不将学生视为自己管控下的财产,又是学生不将老师视为不可冒犯的权威。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教书匠用心做教育,教育家用智慧做教育。
也许,雷夫老师创造的奇迹,绝大多数时候是无法复制的,具体到中美教育体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迥异,都是我们尝试模仿时的拦路虎,至少心中有所畏惧。但是,谁能否认,雷夫老师的观念,在看过这本书的每一位中国老师头脑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雷夫老师创造的教育奇迹,伟大之处在于,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一种功利式的、像很多老师追求的短期效果的教育实践,实际上,雷夫老师真正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表现得相当尊重孩子,顺从他们的成长规律,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日后能够成为更好的公民。雷夫老师也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位学生都值得你用心去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去健康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乏激情,却往往少了耐心。
作为一名老师,当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在日常的琐事中渐渐变得浮躁而越来越远的时候,让我们回头看看56号教室的奇迹,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会一下子清醒许多,对自己的目标乃至使命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细致入微。
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这里暂时不考虑社会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时时刻刻在主动干预学生的成长历程,因此,学校、家长和学生就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细细品味的案头书,雷夫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仅仅指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指导我们人生生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每一位读者,都会由衷地敬佩雷夫老师。因为除了传授知识,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视把自己生活的经验都教给孩子们,他所教给孩子们的,是一辈子有用的东西。
每一个老师都是摆渡人,用耐心和智慧把学生送至知识的彼岸;
每一个老师都是摆渡人,用心血和汗水把学生送至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