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关又一次迈着沉稳而又无法回头的脚步,随腊月的清冷与质朴,轻轻叩响乡村里每一个透着昏黄灯光的窗口时,淡淡的乡愁似一方方小小的信笺,铺满了旷野上的每一个角落。
儿时的乡愁里,几乎被新年里的一挂爆竹、一块饼干或一本好看的图书,串起了一条悠长的记忆。
在村里,年的味道,随除夕的临近而日渐浓烈时,每个人都把收获的笑意写进了一个个有关年的印象里:晶莹的糍粑,把鲜香软糯润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熏黄厚实的腊肉,飘香了每一个人的唇齿;甘甜的米酒,甜倒了一个村子的幸福。
在挨个去亲友家的路上,父母一直被寒喧和问候包围着,捎带着我也沾了新年不少的喜气。但在春风满面的背后,我分明又感受到了父亲一声长长的叹息,也许,这叹息声里有着我无法理解的沉重、无法企及的伤感,但我把我的步履蹒跚嵌进父亲每个厚实的脚印里,只为父亲瘦弱的身影能拄成一道伟岸的风景。
但几乎是年复一年,在年关的记忆深处,相濡以沫、亲密无间的儿时伙伴里,总有着惆怅的残缺。曾记起半夜挨门捡拾鞭炮的争先恐后,也曾记起新年的第一天,围堆炫耀倾慕了一年的那一件新衣、那一双新鞋……
当遥望天际尽头,目光越过千山万水,不知能否看到异乡的高楼上,是否也大红灯笼高挂?每个出门的清早,是否也有着一句暖心的问候?乡野浊酒的香气,是否也曾醉过每条悠深的巷子?……
也许,扯不断理还乱的,仅仅是距离隔断曾经的青春与无邪。但镌刻的,却是身在异乡、遥望家的方向时,那一丝丝入骨的思念、一声声浅吟的乡愁。
当弟妹、后辈们一如恋窝的归鸟,循着门前那条连着远方的小道,雀跃至家时。我知道,那份魂牵梦萦的乡愁,将在今夜拥心安释然,悄悄入梦而来。
(邵东县灵官殿镇白鹿小学 刘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