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学作品
重走“红军桥”弘扬长征精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35年12月20日,贺龙元帅和肖克将军率领红军第二、六军团的一部分主力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经过花园蓼水河清溪桥时,国民党残军与地方兵团为了阻止红军北上,将桥面木板全部拆除。后来,红军在江南停留三天,将小股国民党残余伪军和地方兵团土匪全部歼灭,桥面木板被铺好,红军顺利过桥北上。

抗日战争时期,原清溪桥又被敌人破坏,只留下七个石桥礅,2001年,洞口县委、县政府,花园镇党委、政府,率领群众,复修了这座桥梁,人民为纪念贺龙将军的功勋,改名“红军桥。”

11月12日,我和亲友们怀着崇高的敬意重走“红军桥”,缅怀先烈,回顾历史。

81年前,红军浴血奋战,经过激烈的战争,在蓼水河清溪桥粉碎了国民党的猛烈阻击。当年的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河畔两岸的人们还在诉说着它的历史,传承着它的精神。

现在的“红军桥”成为了百姓的沟通桥,每逢赶集,许久未见的友人来此选购商品,路上偶遇,互道安康;商贾摊贩来此经营生意,商品流通,促进经济。

走在桥上,我思绪万分,既有感于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又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今日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沿着蓼水河,来到洞口塘,我们被她秀丽的风景深深吸引了。一座大山宛如天柱屹立在蓼水河上,不知哪位神人拿起巨斧将其劈为两半,一座朝东,一座朝西,相依相偎,庇护着洞口一方百姓,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令人惊叹不已。

在洞口塘山峰的半坡上俯视全景,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蓼水河碧绿无暇的溪流、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洞口塘安静又不失活泼。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精神就像灯塔,给人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新时期新使命,唯有迎难而上,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罗俊)

作者:罗俊编辑:罗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