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和美课堂”10月29日—30日在长沙举行活动,我们一行7名老师在教学副校长尹江虹的带领下赶赴省城,当日的长沙冷雨凄凄寒风嗖嗖,我们对大师的仰慕和热情丝毫不减。晨曦微露便出行,天色垂暮方归宿,依然只觉时间太短太快。两天,累并充实,惜并渴求。
强震球老师的本真务实接地气,贲友林老师的循循善诱引发现,吴正宪老师的执着关注不放弃,徐长青老师的幽默风趣育人生,大师的风采让人仰慕叹服!最爱张齐华老师的轻松大气课堂,精巧的设计、深厚的底蕴,加上他机智诙谐甚至调侃式的演绎,堪称完美,即便是第二次聆听,依然如痴如醉!不独独是我有此感吧?为何大家都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呢?素养!是素养的魅力!是素养在丰满着大师的课堂,深厚的文化素养让课堂厚重大气,精湛的教学艺术让课堂灵性生动,丰富的人文素养让课堂浸润生命成长!这样丰满的课堂是教师素养的彰显,是学生素养的丰盈,这样丰满的课堂是我们喜爱的课堂,是孩子们乐学的课堂!
来看看徐长青老师不一样的“烙饼”问题。
别样的审题:老师出示数学问题“锅里每次最多烙两个饼,每张饼烙两面,每面烙3分钟,烙2张饼要几分钟?4张饼?”一边站到教室的一角一边注视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等了一会后,老师请一学生站起来读题,学生起立正要读的功夫,课件上的问题不见了,学生无辜地看着老师说“没了”,老师憨憨地回“没了!”尴尬两秒!“现在谁可以读题?”没有人敢挑战!“刚刚你们怎么读题的?我们要把东西放进脑子里进行加工,变成自己的才算审题!”再一次打开课件的问题,所有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了屏幕,老师走到哪也没有目光的跟随,心里却在偷着乐!第二次读题,老师故意又喊了前面那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意料之中,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了信息,并且与课件中的信息有了细微的不同,老师抓住机会赞扬孩子会学习会用心会加工,孩子的自信找回了!正如徐老师说的:不让孩子在失败中离开!
——生命的成长就这样浸润在课堂的点滴细微之中!
别样的“烙饼”:让学生用手掌当饼,老师的手掌做锅,“刺啦”一声3分钟,再“刺啦”一声3分钟,饼熟了!这是绘声绘色的艺术表演,也是生动形象的数学活动。4张饼、6张饼的时间老师不仅重演学生兴趣盎然的“锅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积累旧经验解决新问题。探究活动在合作表演中层层推进:“谁家烙饼都是一对一对地烙?不烙个三张五张的呀?”由生活现实风趣导出3张饼的问题,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徐老师让答案是12分钟的孩子现场表演,并肯定现实生活中多是这样烙饼的,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给大家一推理只要9分钟,自然他的交替烙饼法只有通过表演让大伙理解,于是“锅又来了”!这是老师更激动地一次“锅来了”!徐老师用高昂的语调对孩子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但是数学的推理可以高于生活,数学可以改造生活!”
——快乐的学习就这样在简约的课堂里真实灵动!
打破常规的结尾:烙饼问题的重心是让孩子体验优化的思想,徐老师在课中不断让学生感受到优化的同时,学生“误入歧途”似乎找到了规律,然而,高明的徐老师也能让学生在得意中“幡然醒悟”,用找到的规律一推,发现烙一张饼只要三分钟了!怎么回事?怀疑的时候,徐老师点化——实践检验!原来我们发现的规律也不一定适合任何情况!“醍醐灌顶”之际,徐老师又是惊人一问:“三分钟真的不能烙熟?”接着一张可以双面烙饼的电热铛图片出现在屏幕上。是啊,人类在不断进步,人脑是最聪明的,烙饼的时间不能变,饼的数量不能变,改变环境与条件,同样是一种优化!创新就是这样发生的!
——发展与创新就这样在课堂中悄然渗透!
徐长青老师的课,既是知识的探索方法的寻求,也是生命的点化灵魂的润泽,正如他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 从孩子走路的姿势到大方的表达,从学生的扭捏迟疑到大胆实践,在每一个细节处都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让教育教学、生活态度、人生哲理不徐不疾自然流淌。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天的学习是心灵的震撼,是思想的洗礼。感恩深秋的盛会里有最美的遇见!心站高处望,身于细处行,回归岗位,我们该脚踏实地,潜心积淀,勤学习勤反思,努力让我们的课堂丰满一点,再丰满一点!
(邵东县城区二完小 尹玉兰)